西安决策参考2019年第4期总26期

  • 发布时间:2020-07-28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


本期要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公布 明年11日起实施

连续第八年!西安再次上榜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力发展三个经济,西安出大招了!

经济日报评论员:以“民生之暖”保稳定促发展

12月这些新规实施 这几条将影响你的生活

广州:擦亮英雄城市红色文化品牌正当时

文旅之窗升级城市“打开方式”

城市更新和治理要提高“软实力”

公交优先:沈城交通亮“硬核”

 

 

 

 

 

 

 

 

 

 

西 安 图 书 馆 编

­­­­­­­­­­­­­­­­­

西安决策参考 2019年第4 总第26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45号 邮编:710018 电话:86521355-8202 传真:86521358  邮箱:xt_ckzx2012@163.com

­­­­­­­­­­­­­­­­­­­­

一、时事热点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2深圳将试行跨境通信试点

3专家:我国将形成20个大都市区 总人口占全国一半

4区块链+城市大脑”下城平台试点在杭州启动

5《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公布 明年1月1日起实施

二、关注西安

1、连续第八年!西安再次上榜最具幸福感城市

2、全力以赴办好全运会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按下快进键

3、西安市首家市区共建融媒体中心试运行

4、重磅!80亿美元!西安+三星,合作再升级

5、全力发展三个经济,西安出大招了!

三、聚焦民生

1、经济日报评论员:以“民生之暖”保稳定促发展

212月这些新规实施 这几条将影响你的生活

3、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北上广等6省份超2000

4、北京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学校纳入学区制管理

5、山东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

四、城市文化

1、广州:擦亮英雄城市红色文化品牌正当时

2、文旅之窗升级城市“打开方式”

3、重庆: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4、苏州:古老戏曲文化散发现代魅力

5、北京239家实体书店获得近1亿元资金扶持

五、城市管理

1、城市更新和治理要提高“软实力”

2、公交优先:沈城交通亮“硬核”

3、广州:“智”理大城市 生活更舒适

4、宁波在全国率先探索“公证E通” 模式   

5、公交、地铁、共享单车…成都形成绿色出行网络

 

 

 

 

 

一、时事热点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网站    2019年12月10日

 

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发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指出,文化和旅游部一般每五年开展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同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锤炼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增强使命和担当意识,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在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时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办法》全文如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指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责任,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经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传承人。

  第三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应当立足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注重社区和群体的认同感。

  第五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锤炼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增强使命和担当意识,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在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时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条 文化和旅游部一般每五年开展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

  第七条 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审定、公布等程序。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长期从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熟练掌握其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知识和核心技艺;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在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四)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德艺双馨。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第九条 公民提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请的,应当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在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如实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人姓名、民族、从业时间、被认定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时间等基本情况;

  (二)申请人的传承谱系或师承脉络、学习与实践经历;

  (三)申请人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核心技艺、成就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授徒传艺、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等情况;

  (五)申请人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的情况;

  (六)申请人志愿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履行代表性传承人相关义务的声明;

  (七)其他有助于说明申请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材料。

  中央各部门直属单位可以通过其主管单位直接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材料应当包括前款各项内容。

  第十条 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或者推荐材料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并逐级上报。

  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收到上述材料后,应当组织审核,提出推荐人选和审核意见,连同申报材料和审核意见一并报送文化和旅游部。

  第十一条 文化和旅游部应当对收到的申请材料或者推荐材料进行复核。符合要求的,进入评审程序;不符合要求的,退回材料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文化和旅游部应当组织专家评审组和评审委员会,对推荐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人选进行初评和审议。根据需要,可以安排现场答辩环节。

  评审委员会对初评人选进行审议,提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

  第十三条 文化和旅游部对评审委员会提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20日。

  第十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间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

  第十五条 文化和旅游部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公示结果,审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并予以公布。

  第十六条 文化和旅游部应当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传承人基本信息、参加学习培训、开展传承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情况等。

  第十七条 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

  (一)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

  (二)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

  (三)指导、支持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整理、建档、研究、出版、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

  (四)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

  (五)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

  (六)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的其他措施。

  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所在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第十八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承担下列义务:

  (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

  (三)配合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等活动。

  第十九条 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列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义务,明确传习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和旅游部备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每年向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提交传承情况报告。

  第二十条 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根据传习计划应当于每年6月30日前对上一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义务履行和传习补助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评估报告,报文化和旅游部备案。

  评估结果作为享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给予传习补助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 文化和旅游部按照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核实后,文化和旅游部取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并予以公布:

  (一)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二)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累计两次评估不合格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自愿放弃或者其他应当取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去世的,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采取适当方式表示哀悼,组织开展传承人传承事迹等宣传报道,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文化和旅游部。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办法。

  中央各部门直属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参照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文化和旅游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原文化部2008年5月14日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2深圳将试行跨境通信试点

来源:新京报    2019年12月14日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进入落地实施阶段。记者昨日获悉,《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已于本月印发,明确了2019-2025127项具体任务。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焦点1

  前海税收制力争趋同港澳

  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包括推动出台《新时代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行动方案》。力争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现双扩区,争取国家支持前海自主复制国内自贸试验区政策。

  针对前海的改革开放,行动方案着重突出与港澳的互动。行动方案提出,在前海探索实施和港澳趋同的税收制度。探索推动与港澳服务贸易全面自由化,在CEPA框架下率先对港澳全面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

  加强交通、通讯、信息、支付等日常领域与港澳标准互认、规则衡接,推动对接港澳人员货物通关、免税消费、证书互认等开放措施;探索完善适用香港法律解决民商事案件的机制,促进粤港澳司法协助与仲裁合作。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在前海先行先试金融开放政策,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前海设立大湾区债券平台。引进国际金融机构,打造前海国际金融城。

  焦点2

  争取率先试点个人破产制

  行动方案聚焦法治,提出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及时形成立法需求清单。

  根据行动方案,深圳将探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强化产权司法保护,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

  同时,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率先开展个人破产制度试点,推进个人破产条例专项立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争取国家支持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企业破产制度也将继续完善,争取设立深圳破产法院,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探索破产案件审判权与破产事务管理权分离。探索跨境破产制度,推动建立跨境破产协调合作机制和判决、裁定相互承认与执行机制。

  行动方案还提出,探索完善数据产权和隐私保护机制。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完善数据产权和隐私保护、共享开放机制,打破数据“孤岛”。

  此外,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清理深圳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妨害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规定。

  焦点3

  港澳专业人才未来可在深圳执业

  行动方案多项涉及人才,特别是国际和港澳人才的吸纳与培养。

  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编制深圳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方案,推动一批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落地。

  具体来看,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争取外国人永久居留审批权限下放,争取公安部支持尽快推动技术移民落地实施,由国家实行配额管理、备案制度。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

  针对港澳人才,行动方案提出,争取授权深圳制定各行业港澳专业人才执业管理办法,允许金融、建筑、规划、卫生、专利代理等专业服务人才经相关部门或机构备案后在深圳执业。

  比如,拥有港澳医疗专业技术执业资格的医疗、药剂等港澳籍专业人士,参照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办理执业注册后可在深圳执业。

  方案同时对医学人才建设作出详细安排,包括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推进国际化专科医生培训中心建设,建立专科医生人才体系。

  制定国际版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促进境内外医院评审评价互认。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支持医生集团与医疗机构合作设立医生工作室。

  此外,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评价、考核、科研资助和管理制度,探索医保跨境结算。

  焦点4

  探索开辟国际化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行动方案提出,在深港科创合作区试行跨境通信试点,探索开辟国际化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积极对接香港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管理模式,试行跨境通信试点,探索开辟国际化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同时,建设国际离岸创新中心,争取国家支持,在法律、税收、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实行人员、科研物资出入境便利政策。

  此外,还将加快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及空间、科研、交通等专项规划落地,并与港方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运营管理,加快推进皇岗口岸整体重建改造。

  焦点5

  围绕重大制度性障碍实施综合授权改革

  行动方案明确,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围绕制约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制度性障碍,梳理形成若干批综合授权改革事项,并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努力攻坚一批战役战略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探索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专家观点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

  深圳将提供现代化范本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距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还有1年多时间,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为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城市范本。

  杨宜勇表示,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实现小康社会的城市,具备了探索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基础。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9.3万元,比广东全省高1.21倍,比北京和上海分别高37.9%42.2%,经济发展水平在一线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

  现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年多时间,杨宜勇指出,此时国家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为我国其他地区和城市提供样本,保证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他同时表示,先行区不会只有一个,目前我国具备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城市还有很多。他建议,在不搞重复试点的原则基础上,可以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中间选择进行先行区探索,为其他同类型城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操作经验。

 

3专家:我国将形成20个大都市区 总人口占全国一半

来源:第一财经网    2019年12月08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新阶段,中心城市以及中心城市带动的大都市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日益突出。

  日前,《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印发, 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郑新、郑许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为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推动郑州—新乡,郑州—许昌一体化发展,是加快推进郑州大都市区深度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年初,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对郑州大都市区“1+4”(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一体化发展作出全面安排部署。

  大都市区又称大都市圈。今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坚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我国的资源禀赋跟日本相似,人多地少,参考近邻日本的经验,未来中国可能形成20个大都市区,每个大都市区大概在2000万到4000万人口。“当然20个是预计数,有可能更多。”

  赵坚认为,大都市区的概念,是“本地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即不能超过通勤范围的概念,是一个由大城市和存在较高通勤联系的邻近县市组成的区域。而通勤范围最大一般不超过半径70公里,大都市区面积一般不超过2万平方公里。比如日本的东京大都市区,包含一都三县,面积在1.35万平方公里左右。

  此前,赵坚曾撰文表示,新产业革命正在推动发达经济体的人口向人口规模大的大都市区集聚。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化的发展阶段,其典型表现是工业企业从相当多的大城市迁出,在大城市周边出现一些新兴城镇,形成新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出现跨行政区划的通勤族。

  在此前于清华大学举行的第四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实践论坛上,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说,大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大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挡都挡不住,大城市会越来越大,但关键是要优化城市布局。因为大都市圈内核心城市普遍受到大城市病问题的困扰,因此需要建立多中心、网络化的大都市结构,形成若干中心来分散单中心。在享有集聚经济效益的同时,避免单中心模式所带来的大城市病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交通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大都市区的承载量、并推动大城市的多中心化进程。尤其是,当前我国大城市的地铁、市域铁路、城际轨道正快速发展,建设力度很大,轨道交通建设将仅一步拓展城市的空间。这其中,包括市域铁路、快轨,采用公交化运营,可以降低跨城通勤成本,加速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有利于加速大都市区的构建和发展。

  此前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市域铁路速度比普通地铁线路快很多,可以让远郊区、周边中小城市与中心大城市市中心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让远郊区、周边地区变成了人们可以常住的区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优化大城市的空间布局。

  展望未来,如果届时形成20个左右、单个总人口2000万到4000万的大都市区,则大都市区总人口将接近全国一半左右,大都市区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赵坚告诉记者,大都区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作用十分突出。当前我国还有大量人口在农村,农村没法实现规模经济,服务业主要是在城市。因此应该取消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重点发展以特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以及准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区,提高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水平,助推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4区块链+城市大脑”下城平台试点在杭州启动

来源:新华网    2019年12月02日

 

12月1日区块链服务网络助力社会治理和城市大脑下城平台试点在杭州正式启动。该试点将结合区块链服务网络和城市大脑技术优势,探索更高效、透明、可信的政府服务。

  这是记者从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首届区块链服务网络合作伙伴大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区块链服务网络是一个跨公网、跨地域、跨机构的全国性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平台。该网络由国家信息中心进行顶层规划,由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运用相关区块链技术及已有网络资源和数据中心进行自主研发并成功部署。

  “区块链服务网络能够有效降低区块链应用门槛,有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表示,区块链服务网络将为我国智慧社会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定制化的技术服务平台支撑和可信、可靠、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服务载体。

  据了解,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城市大脑下城平台上已有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酒店消毒监管、道路健康生态检测三个应用场景。基于区块链服务网络低开发难度、低成本的优势,杭州市下城区在一周时间内就实现了接口对接、数据上链等工作。

  据了解,首届区块链服务网络合作伙伴大会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承办。该会议旨在凝聚智力,服务区块链发展要求,引领创新发展。

 

5《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公布  明年1月1日起实施

来源:新京报    2019年12月17日

 

首都之窗今天(12月17日)公布《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全文。条例分为7章共50条,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接诉即办”入法,区政府相关部门应接受街道统筹调度

  条例规定,依托市民服务热线,建立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健全完善接诉即办分类处置机制。街道办事处对于居民和辖区单位直接反映或者通过市民服务热线、新闻媒体等途径反映的正当诉求,应当及时受理,沟通信息,了解情况,统筹协调。

  属于职责范围内能够直接办理的事项,应当按照时限要求办理;对于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协调、移送有关部门或单位办理,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快速响应,安排人员协同办理。街道办事处应当将诉求处理情况向当事人及时反馈。

  街道办事处应当坚持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当接受街道办事处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

  对于在落实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中拒不履行职责的工作部门,街道办事处报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工作部门落实责任情况进行调查、督办,并纳入年度绩效考评体系。

  赋予行政执法权,职责范围内违法行为可及时查处

  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依法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活动。街道办事处应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接受市、区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街道办事处依法行使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且能够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权。具体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具体实施过程中,街道办事处发现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劝阻和制止;属于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查处;属于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通知有关部门予以查处;对涉及多部门协同解决的事项,应当依托综合指挥平台组织协调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开展联合执法。

  细化职责清单,不得违反规定要求社区填表报数

  北京市将建立街道办事处职责清单制度,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街道办事处具体职责。未经市、区人民政府批准,街道办事处不承担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下达的其他职责。

  社区工作方面,市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制定、定期调整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工作任务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不得将协助政府工作任务清单以外的事项交由居民委员会办理,不得违反规定要求社区填表报数。

  此外,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北京市统一标准,设置综合办事窗口,集中办理各类直接面向居民和辖区单位的政务服务事项,扩大公共服务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的范围。

 

二、关注西安

1、连续第八年!西安再次上榜“最具幸福感城市”

来源:西安发布    2019年11月26 

 

城市幸福感”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11月25日,“2019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广州举行,西安脱颖而出位居“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第四,这已是西安连续第八年获此殊荣啦。2019地级及以上城市幸福感调查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是:成都、杭州、宁波、西安、广州、长沙、温州、台州、铜川、徐州。

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3年,累计推选出60余座幸福城市,全国9亿多人次参与调查,使“城市幸福感”概念深入人心。本次推选以“壮丽70年,幸福新时代”为主题,集中展现城市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就。

  2018年以来,由瞭望智库牵头成立的中国幸福城市实验室,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幸福感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采集了包括100个地级市和100个县级市(区)的城市画像和人的行为数据,包括就业、居民收入、生态环境、城市吸引力、公共安全、教育等领域的一级指标,以及上百个二级细分指标,从而更具科学性和公信力。

  2019年度的调查推选活动,在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公众调查以及材料申报等系列工作,将主观调查与客观数据调查相结合,专业评价机构和评审委员会共同确认,在100个城市的激烈竞争中,最终产生“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

  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安今年再获殊荣,其中奥妙如何,小布这就为你揭秘——

在西安,有一种幸福叫宜居。

挖掘“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街巷空间,打通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告别城市“蜘蛛网”。如今的西安,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强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灯亮了、路平了、树多了,悬在空中的线缆落地了,西安正在营造着一座人本城市的温暖,努力改善市民居住环境,让大家过上安居宜居的幸福生活。

在西安,有一种幸福叫“15分钟便民休闲圈”。

出门是公园,入眼即美景。今年以来西安新建绿地广场,口袋公园65个,提升改造40个老旧绿地广场,新开工建设主题公园3个,一处处功能完善的“口袋公园”,不断刷新着城市颜值。西安正在努力为广大市民打造“15分钟便民休闲圈”。

  在西安有一种幸福叫“文化滋养”。

  在西安的各大音乐街区里,音乐传播着这座城市的创新力。在街头巷尾的书店里,手不释卷的传统正在被重新拾起。西安是一座博物馆之城,百余家公立与民营博物馆林立,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西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产业。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电子竞技赛事,大雁塔下的西安交响乐团户外公演, 大批文艺精品力作,用文化艺术的形式演绎着新时代大西安的精彩崛起,为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贡献着“西安力量”。

  在西安,有一种幸福叫“平安”。

  2019年上半年,西安市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再创新高,达到97.3%。近日“2019最安全旅游国家与城市”榜单显示,中国入选最安全的旅游国家榜首,西安则名列国内最安全旅游城市榜单前十名,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上榜城市。

上有“天眼”全天守护,下有“地网”昼夜巡防,立体巡防为群众织密了一张幸福安居的“防控网”,社会治安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不断增强,“平安西安”这张暖心的城市名片更加亮丽。

  在西安,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的学校多了”。

  今年10月10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全面开启了新时代西安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未来三年,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32个,区县级“名校+”教育联合体707个。采取“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办学模式,实施“名师+”工程,组建市级“名师+”研修共同体109个,家门口的学校多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家长和学生心里也就踏实了。

  在西安,有一种幸福叫“足不出户做好疾病预防”。

  一系列医改措施在西安市遍地开花,“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西安市22家医院上线,“城市一账通”APP及公众号实现了无卡化就医,挂号、缴费、检查、住院等服务统统上网,增设医疗卫生机构48所,进一步增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就医圈”,从看病难到足不出户做好疾病预防,古城老百姓幸福感与日俱增  

  ……

  人民幸福感,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今年以来,西安以十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三中心”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工作,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把市民对幸福家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大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博物馆之城,世界20大最具活力城市全国第一。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2019机遇之城第11位,2019全球宜居城市中国城市第10位,全国十大正能量城市……看着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每一个西安人都很骄傲。生活在西安,这些随处可见的小确幸,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与这座城市一起努力,创造可期的未来。

 

2全力以赴办好全运会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按下快进键

来源:新浪陕西    2019年11月25日

 

十一月十九日,一列高速列车驶过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全运村。西安全运村为二〇二一年全运会的配套项目,其中十五栋楼将作为运动员的公寓在赛事期间使用。该村一至六地块(建筑)由陕建集团承建。

  116日,灞河之畔,西安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的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面完工交付。远远望去,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设计观众席位6万个的体育场,宛若一朵绽放的白色石榴花

  随着体育场一天天建起来,离全运会的到来也越来越近了。我期待的不仅是全运会在西安举办,还有像石榴花这样高颜值的体育场的建成。将来,这座体育场会是咱老百姓休闲锻炼的另一个好去处。西安市民许鑫说。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已经成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验。正如亚运会之于广州,G20峰会之于杭州,上合组织峰会之于青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之于厦门……一座座与时俱进、对标一流的城市,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鲜明特色。

  以办好全运会为契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按下快进键1022日,西安召开迎全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大会,会上发布了《西安市关于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实施意见》和《西安市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项目工作方案》。大会提出,要抓住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的重大机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全运会,正凝聚起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磅礴力量。

  一场盛会,激活城市发展

  20151229日,国务院同意陕西省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

  201798日,时任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在天津正式接过全运会会旗,意味着第十四届全运会将于2021年在西安举办。

  在西安举办全运会,可谓是国家要事、陕西大事、西安喜事,同时也为西安加快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西安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举全市之力办好全运会,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被称为全运会三中心的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西安丝路国际展览中心和西安奥体中心3个项目主体结构都已建设完成,目前已进入内部电缆敷设、装修、调试阶段。建成后的三中心是保障第十四届全运会和重大会展活动顺利举办的重要载体,也将成为提升西安城市形象、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有力支撑。

  项目为先,只留精品。西安速度屡屡刷屏,西安智造令人惊叹。

  在建设西安奥体中心场馆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及智慧功能,在广泛调研了国内外100多个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的基础上,设计安装6大智能化系统、63个子系统,实现一场两馆网络全覆盖。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李蔚说。

  西安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经理谢恒介绍:为了保证西安奥体中心水、电及网络的顺利运行,建设方专门在主体育场一侧设立了运力保障中心。运力保障中心将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同时配以智慧场馆系统,使大家一进入西安奥体中心,就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智慧停车、智慧寻路甚至智慧健身。通过智能化科技手段,我们要让市民充分领略西安奥体中心的多样化功能。

  一张蓝图,绘就美好未来

  作为第9个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肩负着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国家使命。今年1月,西安出台《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目标和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形成大西安都市圈,基本建立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六维战略支撑体系,确立国家中心城市基本框架。

  近年来,西安综合实力和城市面貌变化巨大,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对照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特征五大功能,西安还须加快补齐短板,奋勇争先迎难而上。

  筹办全运会,给了西安补齐短板、均衡发展的绝佳契机,也成为西安梳理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新起点。

  为此,西安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国际标准、西安特色、绿色发展、文保优先、品质至上、问题导向、权责统一的原则,突出抓好城市规划、场馆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三改一通重大民生工程等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城市文明形象、市民幸福指数,增强城市承载力,提升城市能级。

  以承办全运会为重要抓手,西安正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蓝图转变成路线图、项目表和施工图。

  一份承诺,落实民生实事

  细节落在民生实处。随着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加快,市民群众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小区经过改造后真是大变样,以前脏乱差,现在美如画。如今我们走在院子里,心里都美滋滋的。家住西安市碑林区文康社区含光苑小区的市民张先生感叹道。

  含光苑小区正是西安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截至2018年年底,西安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86个,面积达790万平方米。目前,西安市2000年之前建成尚未改造的老旧小区共有3645个,建筑面积5285万平方米。未来,西安将进一步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打造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管理有序的宜居小区。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重点片区、加快城市绿化美化提升、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开展城乡环境提升整治……惠民生,促发展,每一项重点工作都关乎全体市民的福祉。

  以承办全运会为契机,西安将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城市建设品质更加优良,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历史文化魅力更加突出,城市生活更加宜居美好。《西安奥体中心周边地区概念规划》显示,第十四届全运会结束后,西安奥体中心将成为西安市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

  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体育盛会、惠民盛会、文化盛会,建一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古城西安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3西安市首家“市区共建”融媒体中心试运行

来源: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2019年12月10日 

 

12月6日上午,西安市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会在高陵区召开,高陵区融媒体中心同步上线启动,实现了区属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突破。这是全市首家试运行的“市区共建”模式的融媒体中心,标志着西安市媒体融合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琳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少宁,西安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惠毅,高陵区委书记杨仁华,高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博,西安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解炜参加会议。

  9时30分左右,全市各区县、西咸新区各新城、各开发区宣传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以及媒体记者等百余名嘉宾,现场观摩了高陵区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对融媒体中心管理体制、硬件配备、采编流程、APP运行、融媒体指挥平台等进行深入了解,并与外出采访的记者视频连线。

  随后,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市区领导共同按动启动按钮,高陵区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正式上线运行。

  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高陵区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积极整合广播、电视、内部资料、“两微一端”等区属媒体资源,强化与西安广播电视台合作共建,探索出了上下一体,互联共享、共赢互利的政媒共建模式,以“长安云”技术为支撑,构建集“选题策划、指挥调度、审稿发稿、传播分析、舆情监测、媒体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图文、专题、H5、视频、直播等多形式内容策采编审发的全流程一体发布,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党政集中宣传平台,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融媒体矩阵。

  杨仁华致辞时表示,将以此次现场推进会为契机,增强改革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相融,讲述好高陵故事、传播好高陵声音,凝聚好发展力量,为高陵“聚力一二三建设主城区”提供强大舆论支持,为全市区级融媒体建设提供更多“高陵探索”。

  张琳指出,加快媒体融合、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壮大基层宣传思想阵地的客观需要,是县级媒体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他强调,要坚持务实管用,借鉴高陵做法,加快建设进度,按时完成任务。要守正创新,建好用好区县融媒体中心,壮大主流舆论,发挥新闻、政务、服务功能,更好地引导服务群众,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据悉,下一步,高陵区将在做强做精新闻主业基础上,大力拓展“新闻+政务”、“新闻+服务”等服务领域,着力打造综合型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群众“指尖上的宣传服务中心”,努力打通基层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把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党委的宣传阵地、政府的服务窗口、群众的办事大厅。

 

4、重磅!80亿美元!西安+三星,合作再升级

来源:西安发布    2019年12月13日

 

12月10日下午传来好消息,三星电子芯片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项目二期第二阶段80亿美元投资正式启动,这将有利于西安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步伐,同时,这使得西安站在了全球存储芯片产业链条上的顶端位置,成为全球IT业界的聚焦点。

  三星电子是世界一流的IT企业,其存储芯片的研发制造从1983年起步,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并连续20多年居世界首位。

  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三星电子在海外投资的唯一一个集存储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的工厂。现有员工约4950人,其中韩国籍人员约550人。2019年1-10月份实现产值385亿元人民币。

  两次牵手,西安成为全球焦点

  小布了解到,2012年,西安和三星首次“牵手”,备受瞩目。

  三星电子2012年8月在西安高新区设立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总投资108亿美元,主要生产12英寸10-X纳米级NAND闪存芯片产品,项目占地671亩,建筑面积377459平方米,目前已经全部实施完毕并实现满负荷量产,月产达到12万片。

  2017年8月30日,西安和三星再次“牵手”!二期项目总投资150亿美元,主要制造闪存芯片。

  其中,第一阶段投资约70亿美元,新建一条12英寸3D V-NAND闪存芯片生产线。

  目前建设进展顺利,项目主厂房主体施工已完成,附属建筑都已建设并投运。主厂房正在进行设备陆续搬入、安装与调试,10月8日开始进行月产1000片的投片测试,预计2020年一季度正式竣工投产。

  这次正式启动的第二阶段投资80亿美元,已开始准备前期相关资料,将于2021年下半年竣工。

  二期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能每月13万片,解决上千人就业,并带动一批配套电子信息企业落户,使西安成为全球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制造基地。

  西安与三星扩大合作,助力西安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当前,西安提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目标,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为西安与三星电子扩大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星电子决定启动二期项目第二阶段投资,有利于我市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步伐,也有利于三星电子巩固产业优势地位。

  12月2日发布的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西安要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将做强以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为主导的支柱产业;着力发展做大人工智能、机器人、5G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等新兴产业;做优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把企业引进来,发挥重大活动平台优势

  今年以来,西安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开展平台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为西安市追赶超越提供了强劲动能。

  1-10月,全市实际引进内资3271.76亿元,完成全年3426亿元目标任务的95.5%,完成任务进度、总量均排名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65.31亿美元,完成全年70亿美元目标任务的93.3%,同比增长79.96%;前三季度全市签约合同项目444个,同比增加39%,投资额7644.42亿元,同比增加4%,其中三星工厂产线升级、西安绿地之心、中冶集团西北总部等投资额过百亿元合同项目19个。

  充分发挥丝博会、2019欧亚经济论坛、第二届进博会、第三届全球程序员节、2019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等重大活动平台优势,丝博会期间,举办对话美国硅谷科创企业等一系列促进活动,签约项目458个,总投资额8090.41亿元。欧亚经济论坛期间,签约8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86.25亿元。同时。围绕“十项重点工作”,我市举办了以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为主题的多场精准产业招商活动,招商效果明显增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把企业引进来,留下来,不仅需要精准招商,更需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

  今年以来,西安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服务”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聚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在全国率先建成“24小时全智能办照系统”,实现人工审批向系统智能审批的转变,办理营业执照最快仅需15分钟,使相关业务办理迈向了“365×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在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推行“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在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探索建立了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人才落户、人事关系等8大类“一站式”专员服务,在市辖区莲湖区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成运行西北最大、功能齐全、配套完备的区级市民中心,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 

  随着我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今年以来,许多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纷纷落户西安或进一步扩大投资,例如:

  比亚迪十分看好西安的发展前景,在高新区集贤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建设了比亚迪当前投资最大的智能终端制造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比亚迪还愿把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汽车新技术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三大研发机构落户西安,将汇集各类科研人员上万人,进一步做大做强比亚迪西安基地,形成集聚效应,助力西安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中兴通讯(西安)智能研发生产基地二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明年三季度竣工投产后,将新增产能3000万部,年新增产值150亿元,新增就业4000人左右,使西安成为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此外开沃集团目前在西安高新区一期投资30亿元的开沃新能源汽车智造项目推进顺利。

  三一集团的“三一西安产业园”项目,近期也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额30亿元。

  近期还有施耐德电气、世邦魏理仕、第一太平戴维斯等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扩大投资或落户西安,作为国家明确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西部大开发中的桥头堡,历史文化悠久、科技人才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大西安大发展,未来可期!期待更多企业选择西安、落户西安!

 

5、全力发展“三个经济”,西安出大招了!

来源:西安发布    2019年11月27日

 

11月27日上午,我市召开“西安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工作大会”,正式发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

据了解,《工作方案》的出台,为西安未来一段时期推动“三个经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确定了目标,也为广大企业参与西安做强枢纽、做大平台、促进流动提供了重大利好,对我市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意义重大。

那么这项重量级的《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小布对此进行了梳理,一起来看看。

  建设辐射能力强大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一是织密航空运输网

  积极拓展中亚、西亚客货运市场,强化既有中东欧、西欧、澳洲航线网络,扩大东南亚、中亚经由西安前往日韩、北美的第五航权航线。到2022年,国际客运航线达到100条,全货运航线40条,西安机场国际通航城市及地区达到75个以上,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网络格局。

  二是拓展轨道交通网

  加快西银、西延、西武、西渝等高铁项目建设,全面开工机场至阎良、西安至法门寺南线等城际铁路。到2022年,全市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20公里以上,地铁累计通车256公里,“米字型”高铁网架构基本形成,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联通渭南、铜川、宝鸡、汉中的“一小时”通勤圈。

  三是优化快速道路网

  加快建设西安外环高速南段、京昆高速西安段改扩建、鄠周眉高速等工程,实施一批枢纽间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到2022年大西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公里,形成覆盖全市、连通全省、辐射全国的高速公路网。

 

  四是做强智慧信息网

  推进“云、网、端”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打造“光网西安”“无线西安”“物联西安”。建设国家“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西北分中心、多式联运大数据运营中心,形成国家西向信息传输大通道和大数据存储交换中心、信息枢纽中心、互联网信源集散地。推进5G网络加速布局建设,实现城区5G信号全覆盖、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

  打造多元化国际化开发开放平台

  重点构建“两核两区四园多层次”的平台体系:

  两核

  充分发挥陆港和空港的核心作用。做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畅通东西双向国际贸易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2022年,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4万标箱。做大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成空港国际商务中心、航企总部基地,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时效敏感型产业集聚,2022年,临空经济规模突破260亿元。

  两区

  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和构建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研究探索中国特色内陆型自由贸易港建设模式和发展范式,争取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样本”;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

  四园

  建设欧亚经济综合园、中俄丝路创新园、临空经济国际合作园、中欧合作产业园,聚焦科技创新、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临空经济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2022年,国际产能合作经济规模达到5000亿元。

  多层次平台

  加快建设西安奥体中心、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及配套设施,积极申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促进会展经济发展,建成国际会展城市。搭建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贸易投资平台,加快西安领事馆区建设,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多层次经济文化交流平台。

  构建现代化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重点引进和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到2022年,全市累计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的航空货运、国际货代、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企业,引进培育4A级以上物流企业45家。

  二是创新发展现代金融

  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西安设立区域总部及分支机构。到2022年,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超过2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10家,金融业增加值过千亿。

  三是开拓发展数字经济

  布局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区块链等重大前沿产业,着力培育一批主导数字产业、骨干数字企业和数字产业平台,全力争创西安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

  四是融合发展文化旅游

  打造“西安世界古都”“长安丝路起点”“秦岭中央公园”三大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消费城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五是突破发展科技教育

  大力发展技术转移、研发设计等科技创新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海外科创基地,2022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00家,院士工作站达到100家。

  六是培育发展康养体育

  发挥西安医疗资源优势,培育康养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办好“十四运”为契机,促进体育服务产业和消费转型升级,培育体育健身消费新动能。

  除了以上三项内容,《工作方案》还围绕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创建物流示范园区、支持口岸建设、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21条支持政策。经过测算,在三年政策执行期内,统筹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支持我市“三个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近100亿元。这些资金都是实实在在的奖补资金。

  此外,《工作方案》还从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资金保障、夯实工作责任等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小布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接下来,我市将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涉及“三个经济”发展的7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905亿元)顺利建设,促进我市“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三、聚焦民生

1、经济日报评论员:以“民生之暖”保稳定促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2019年12月17日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列为明年重点工作,围绕老百姓关心的就业、教育、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这些要求,体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经济发展大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战略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国各项民生指标全线飘红: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提前两个月实现全年目标;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百姓养老更加安心;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人们看病更加省心……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不仅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生动说明了什么是最大限度改善民生、什么是尽力而为惠及百姓,也为“中国号”巨轮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提供了重要保障。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发展中确保民生有效保障和改善,不仅体现着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发展智慧。立足现实看,托住“民生底”,就是铸牢了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的坚实基础,有了更充裕的回旋余地和更广阔的高质量发展空间;着眼全局看,暖好“百姓心”,坚持共享发展引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就能激发出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内生力量。实践证明,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环境,中国经济和民生改善之所以能“风景这边独好”,就在于我们始终把民生放在发展首位、贯穿改革始终,以“民生之暖”保稳定、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改善民生、兜住底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为凸显。我们要清醒认识、认真把握,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在发展中确保民生有效保障和改善,还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一方面,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筑牢民生底线;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撬动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发挥市场供给的灵活性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亦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过程。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至微至显、善做善成,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各项民生举措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厚植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经济发展之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

 

2、12月这些新规实施 这几条将影响你的生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19年12月01日

 

12月起,我国一批新规将正式实施,食品、药品、疫苗更有保障;医疗意外保险纳入健康保险范畴;携号转网遇到这些问题可投诉……一起来看看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疫苗管理法: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管理制

  疫苗管理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对疫苗管理进行的专门立法,将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

  疫苗管理法明确,疫苗犯罪行为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生产销售假劣疫苗,违反生产、储存、运输相关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等情形的,设置了比一般药品更高的处罚;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依法实行罚款、行政拘留、从业禁止直至终身禁业等。

  新版药品管理法将“上岗” 允许网售处方药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增加和完善了10多个条款,增加了多项制度举措,包括专设第三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持有人的条件、权利、义务、责任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该法规定,对于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该法还为网售处方药确立了“线上线下要一致”的主要原则,法律规定网售处方药主体必须为取得许可证的实体企业,并授权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健康卫生主管部门等部门具体制定办法进行监督。

  食品安全问题将“处罚到人”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如增设“处罚到人”制度、最高可处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年收入10倍罚款。

  条例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明确监管举措,如禁止利用会议、讲座、健康咨询等任何方式对食品进行虚假宣传;对特殊食品检验、销售、标签说明书、广告等管理作出规定;禁止发布没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明晰了进口商对境外出口商和生产企业审核的内容等。

  恶意注册商标可处以违法所得三倍、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将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此部规章严厉惩治恶意商标申请注册行为和违法代理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章对恶意商标申请人设置了处以违法所得三倍、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对帮助从事恶意申请的商标代理机构处以最高十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停止其受理业务;还规定了针对恶意申请注册行为的其他处理措施:包括将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对代理机构负责人进行整改约谈,由商标代理行业组织依法采取自律措施等,多措并举形成严厉打击恶意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的长效机制。

  携号转网过程中,这九类行为均属违规

  《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将于12月1日起施行,《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试验管理办法》将同时废止。

  新规明确了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提供携号转网服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 无正当理由拒绝、阻止、拖延向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

  (二) 用户提出携号转网申请后,干扰用户自由选择;

  (三) 擅自扩大在网期限协议范围,将无在网期限限制的协议有效期和营销活动期默认为在网约定期限,限制用户携号转网;

  (四) 采取拦截、限制等技术手段影响携号转网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

  (五) 在携号转网服务以及相关资费方案的宣传中进行比较宣传,提及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名称(包括简称、标识)和资费方案名称等;编造、传播携号转网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隐瞒或淡化限制条件、夸大优惠事项或携号转网影响、欺骗误导用户,诋毁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

  (六) 为携号转网用户设置专项资费方案和营销方案;

  (七) 利用恶意代客办理携号转网、恶意代客申诉等各种方式,妨碍、破坏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携号转网服务正常运行;

  (八) 用户退网后继续占用该携入号码;

  (九) 其他违规行为。

  ()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落地 医疗意外险被纳入健康保险类别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健康保险发展,银保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完善了健康保险的定义和业务分类,将医疗意外险纳入健康保险范畴;明确长期医疗保险可以进行费率调整,应对疾病谱变化、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上涨,并支持健康保险产品结构向长期化方向发展;禁止保险公司非法搜集、获取被保险人除家族病史之外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等。

  高铁票价优化调整,最大折扣额度5.5折

  今年11月,包括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成都局集团公司、兰州局集团公司、广州局集团公司、南宁局集团公司等,均发布消息称,自12月1日起,对所属高铁动车组列车执行票价优化调整。最大折扣幅度5.5折,总体上是有升有降。

  上述铁路部门方面表示,此次对所属部分高铁动车组列车执行票价优化调整,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动车组列车票价的有关规定,坚持以旅客需求为导向,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客流规律,以公布票价为最高限价,分季节、分时段、分席别、分区段在限价内实行多档次票价。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标准发布

  新版《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日前发布,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2008版标准相比,新标准将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本次修订主要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的适用范围、类别构成、图形符号进行了调整。相较于2008版标准,标准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4个大类和纸类、塑料、金属等11个小类,标志图形符号共删除4个、新增4个、沿用7个、修改4个。

 

3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北上广等6省份超2000元

来源:经济日报    2019年12月03日

 

最低工资标准被视为一项“兜底”指标,是在劳动者正常劳动情况下,用人单位必须依法支付的报酬,关系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年末将至,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又有增加。11月份,河北、辽宁开始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福建省人社厅近日也印发通知,决定从2020年1月1日起,调整全省各地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被视为一项“兜底”指标,是在劳动者正常劳动情况下,用人单位必须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从记者梳理的情况看,截至2019年11月份,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6省份的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

  在已公布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的省份中,新标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比如,从2019年7月起,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不低于2120元调整到每月不低于2200元;湖南省从10月1日起,四类月最低工资标准档次调整为1700元、1540元、1380元、1220元,分别比原标准提高90元至120元。

  在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方面,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元大关,其中北京市以24元的最低时薪领跑全国。而湖南省的最低时薪为12.5元,和标准最高地区北京的差距相差近1倍。

  为何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会呈现较大差异?这是因为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综合考虑各地居民每年的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职工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水平、失业率等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的。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收入水平有较大差别,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差异也会较大。

  记者从地方人社系统了解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收入人群来说受益较大。各地政策实践中,大多数地区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了联动机制,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意味着包括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失业保险待遇等在内的各类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也将随之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其组成不包含延长工作时间工资,劳动者在夜班、高温、低温、井下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这就意味着,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在剔除上述各项后,工资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才算合法。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1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从近两年情况看,最低工资上调频率和幅度较“十二五”时期有所放缓。有关部门提出,各地要统筹处理好维护劳动者报酬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关系,通过建立最低工资评估机制,科学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和调整频率。业内专家认为,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遵循既不给企业过大负担,同时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稳中有升的原则,稳慎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作。

 

4、北京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学校纳入学区制管理

来源:新京报    2019年11月29日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优质资源覆盖面实现实质性扩大。11月29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市有各类教育集团158个,学区131个,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学校纳入学区制管理。

  据悉,北京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等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根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北京集团覆盖学校新增100所,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基础教育。

  整合民办、高校等资源丰富基础教育供给主体

  “这是一个声控升国旗、奏国歌装置。只要你一拍手,或者喊一声,能够触发装置升起国旗、同时奏响国歌。”11月29日,在北京中学一楼的劳技教室走廊,七年级学生郭羿辰正在向老师演示刚刚研究出来的新装置。

  本学期开始,包括郭羿辰在内的北京中学七年级学生迎来了一项“新任务”。北京中学老师刘莲立介绍,全年级学生被分为1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共同的项目任务。如制作升国旗装置;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京张高铁;缆车;跳台等。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汇聚在劳技教室门口的两面墙上,共同组成有声音、有自动装置的冬奥会传动墙。

  “有些知识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要自己查、自己找。这个过程对我帮助很大,提升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郭羿辰说道。

北京中学的学生围在一起,讨论设计高铁模型

  北京中学只是北京市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切面。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各个中小学校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特色课程、推进学科建设、深化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等,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除了学校方面的探索外,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充分发挥不同资源供给主体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精准投放与对接。

  例如,发挥民办教育机构的独特优势,在学法指导、教研、考研、社团建设等方面服务学校学科教学;发挥高校和社会力量外教引进渠道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弥补普通中小学外教资源不足的短板,助力英语教学改革等。

  北京市集团覆盖学校新增100所

  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方面,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19年,北京优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布局,集团覆盖学校新增100所。

  据悉,2018年,北京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及《关于推进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注重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重点在优化集团办学布局、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资源共享和激发发展活力。

  截至目前,北京市有各类教育集团158个,学区131个,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学校纳入学区制管理。2019年,新增100所集团化办学覆盖学校,涉及朝阳、昌平、顺义、怀柔、大兴、平谷、密云、房山、门头沟等9个区。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项目共支持全市一般学校近百所。高校、教科研部门、民办教育机构支持两百余所学校发展。

  以朝阳区为例,该区通过整体并入、集团化办学、高校联合等,推动教育资源重组,仅2019年就有60余所中小学实现转型升级。目前,全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已达到98%,力争在2020年实现优质资源覆盖率100%的目标。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资源统筹为支撑,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5、山东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

来源:新华网    2019年12月10日

 

1210日从山东省医疗保障局获悉,即日起山东省全面取消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所有允许单独向患者收费的医用耗材,以实际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山东省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是强力破除“以耗养医”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规范耗材使用减轻患者负担。以2018年数据测算,山东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每年将取消医用耗材加成12.4亿元。

  在取消医用耗材加成的同时,山东省还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服务收入占比,以此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补偿。如对侧脑室穿刺术由每次600元提高到每次840元,周围神经毁损术由每次200元提高到每次280元。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山东省医保局分析认为,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后,改革前患者自付的医用耗材加成金额,大部分转由医保基金支付,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据初步统计,改革后预计山东全省将新增医保基金支出3.9亿元。从长远来看,破除医疗机构追求医用耗材收入的逐利机制,有利于推动医用耗材合理使用,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

四、城市文化   

 

1、广州:擦亮英雄城市红色文化品牌正当时

来源:广州日报     2019年11月26日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基因只有在代代相传中才能焕发光芒。

对于广州而言,红色,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广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广州市花木棉花,又名英雄花,也让广州有了英雄城的美誉,这成为许多人对于广州的一个深刻印象。

而在近日出台的《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中,进一步明确红色文化将与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一起,打造成为广州的四大文化品牌,从而推进广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广州红色资源丰富 将打响红色文化城市品牌

广州是一座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这里拥有孙中山民主革命的重要史迹。广州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地。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黄埔军校等都是孙中山革命史迹见证。

五四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在广州最早传播。杨匏安有“北李南杨”之誉(北方有李大钊),杨匏安是五四精神、马克思主义在华南地区的传播先驱。如今,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已开放,这个闹市中的“迷你红色纪念馆”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参观。

中共三大是迄今为止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后,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孙中山先生创办了黄埔军校,成为两党将帅的摇篮。

广州也是中国农运的摇篮。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深入研究中国农民问题,培养大批农民运动干部。农讲所被誉为“中国农运的摇篮”,是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胜利起点。广州还是国际工运、青运的策源地。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发生在广州。

这些红色革命史迹点,都是广州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也见证着广州城的英雄过往。而近日印发的《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广州将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在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方面,方案提出支持建设广州市(越秀)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提出广州将整体规划保护中共三大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农讲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杨匏安旧居等红色革命遗址,连片打造革命史迹主题区域,擦亮英雄城市品牌。

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今年以来,广州旗帜鲜明地实施红色文化弘扬工程,开展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越秀区创建国家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稳步推进,组织“不忘初心、红色之旅”活动,打造“红色之旅”名片,推出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众多红色史迹点中,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正式开放不久,就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10月公布的国务院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广州新增的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等都是红色史迹点,而另一处红色革命文物——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也并入第三批国保“黄埔军校旧址”中。

案例:红色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化身为广州起义战士的话剧演员就站在观众中间,动情诉说广州起义的惊心动魄,让观众们在短短45分钟里体验了1927年那段红色革命往事。这场名为《1927·广州起义》,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主办推出的广州首部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截至1124日,共演出39场,75个团体参加,观众3345人,深受观众好评。

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遗址广场,如今正在紧张地进行考古挖掘,之后这里将扩建新陈列馆,未来,这里还将规划建设“中共三大纪念广场”与纪念群雕。与此同时,纪念馆门口人流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有的等着进入纪念馆参观,有的在广场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除了日常参观活动,十一前夕,“三代人向祖国告白”——首次身份互换式“国旗课”主题活动在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举行。活动中,97岁的老红军贾献图作为护旗手,坐在轮椅上向国旗班授旗。这场“身份互换式”国旗课由青少年学子“唱主角”,他们向大人们讲述自己的爱国故事。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黎淑莹告诉记者,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这里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前的国旗课,大多是老师、家长给孩子们上课,这一次,我们通过创新方式让青少年主讲,通过他们切身的感受,不仅给我们成年人带来了惊喜,也让孩子们有着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周末,虽是夜幕降临,广州的多个红色史迹点依然热闹非凡。从今年6月起,包括中共三大纪念馆、农讲所纪念馆在内的8家博物馆,每周五至周日延长开放至21时,这一举措也给了观众更灵活的参观时间,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追捧。今年8月,农讲所在晚上开设“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夜间课堂,这也是广州的第一场夜间红色文化课堂。中国银行广州东山支行的40名党员干部参与了本次学习活动。据农讲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是通过6+X活动模式——瞻仰一次旧址、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专题片、重读一段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加一场宣讲学习,以及观看红色文化展演、聆听红色微故事等,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和党课学习提供服务。而开设“夜间课堂”,是为了配合繁荣夜间经济、博物馆延长开放工作,针对部分“工作任务忙、党员干部聚齐难、学习时间不固定”的单位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参加学习活动的学员说,这场“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夜间课堂办得非常精彩,活动形式适合员工利用业余时间,静下心认真聆听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农讲所工作人员介绍,开放夜间红色文化讲堂是一种新的尝试,属于菜单式的个性化服务,是提升党员教育服务质量的一种体现,今后将充分利用博物馆夜间开放的时机,继续做好红色文化讲堂,搭建高效率党员学习平台。

不仅是红色博物馆,在海珠广场,经过升级改造,如今的海珠广场变身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也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红色打卡点”。广场上,广州解放纪念雕像、广州宾馆和海印缤缤广场都以红色为背景,展现英雄先烈的剪影。建筑之上,飘扬的红旗、闪闪的红星和英雄木棉流光溢彩。

部分数据和亮点

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也让更多观众走进红色博物馆、红色景点,了解广州的英雄过往。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2019年初以来(截至1124日),局属红色博物馆共接待观众4511712人次,其中各馆共举办各类活动2022场次,参与人数184343人次。此外,在农讲所、中共三大、广州起义馆举办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 截至1124日,共开讲293场,481个团体参加,接待学员18565人;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数据:201911日至1123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共接待观众48.6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万人次,党员约38万人次,党组织5897个;举办社教活动74次,参与人数9089人次。

亮点活动:“三代人向祖国告白”——首次身份互换式“国旗课”主题活动、 “为国旗而歌——青少年诗与画艺术创作大赛”等

农讲所纪念馆

数据:11日至1120日,参观总人数59万人次,登记团体7100批次批。免费讲解约1600批次。

亮点活动: 2019年推出5个专题展览:“不忘初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坚决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2019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览”“青春之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展览”“可爱的中国——方志敏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忠诚印寸心 浩然充两间’——蔡和森生平事迹展暨和森故里 大美娄底摄影展”。

广东咨议局旧址

数据:截至目前,广东咨议局旧址接待观众人数325183人,其中接待机关社团参观2000批,人数60929人;接待学生团体1445批,人数34465人,讲解1654批次。

亮点活动:“英雄广州·红色传承——2019广州市中学历史竞赛校际邀请赛”

活动组织了广州12所中学学生在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内参加“英雄广州·红色传承——2019广州市中学历史竞赛校际邀请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宣传广州的红色历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广州起义纪念馆

数据:截止目前,起义馆接待观众约达338438人次,白天参观人数307047人数,夜间人数31391人次,其中青少年人数约17179人次。讲解1456批次。

亮点活动:1927·广州起义”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

7-9月期间,该剧在广州起义纪念馆每周面向党员、市民免费公演2-3场,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参与。9月,还增设了夜间话剧专场。目前10月份话剧的排期与公演也在进行当中。截至1017日演出31场,73个团体参加,观众2755 人。

辛亥革命纪念馆

数据:20191月—1123日,参观总人数:366736人次,其中延迟开放段参观人数:1579人;

亮点活动:举办系列微课:辛亥革命先烈先贤家书释读系列

释读家书包括:百年情书——林觉民与“与妻书”、106年后的祭扫——梁业崧烈士《绝笔信》释读、黄花岗上浩气存——方声洞《禀父书》释读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数据:2019年截至1124日,广州博物馆下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共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2 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超过14000人次

亮点活动:举办“纪念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78周年暨林则徐巡阅澳门180周年纪念展”开幕及纪念活动

201965日,“纪念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78周年暨林则徐巡阅澳门180周年纪念展”开幕及纪念活动,引导年轻一代继承和弘扬三元里人民敢为人先、保家卫国的革命斗争精神,以及林则徐坚决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数据:2019年截至1124日,广州博物馆下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共开展主题教育活动8场次,参加活动人数2000多人次。

亮点活动:举办纪念广州辛亥“三·二九”起义107周年纪念暨“黑龙江督军署”开展仪式活动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数据:自20191月至今,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共接待入馆参观人数26.3万人次,其中夜间开放接待约1.5万人次;市内外的巡展共开展44次,惠及约20万人次。

亮点活动:“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书——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展览

201961日至731日,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书——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展览在本馆展出。近300本红色连环画迅速勾起市民对那个时代的集体回忆,“红色广州”板块展示了上世纪7080年代广州著名的连环画原件和部分珍贵的连环画样书。

 

2旅之窗升级城市“打开方式”

来源:长江日报    2019年12月09日

 

如何吸引天下客、客人来了获得怎样体验、客人作别时又能记住什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让武汉就城市品牌打造的“灵魂三问”交出高分答卷。

军运盛会的极致绽放,是武汉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成果的集中呈现。从开闭幕式惊艳世界的文艺演出,到接待1096.6万人次宾客零差评、零投诉的接待表现,加上打动各国嘉宾的非遗项目、展示武汉城市精华的旅游服务……武汉用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饕餮宴,盛飨天下客。

军运会是对城市状态的全面检阅,更给城市发展催发强大动能。各国嘉宾汇聚武汉,从一场场国际级演出、一次次本土文化展示、一个个极致服务细节、一处处精华景致体验中,不断探寻着这座大城的更多可能性。而武汉通过文旅窗口升级迭新城市“打开方式”,也带来锻造城市品牌的淬火良机。“天下客,悦武汉”,跃入全新跑道的武汉文化和旅游行业,正为下一次起跑完成蓄力。

开闭幕式——本土艺术力量惊艳世界

高山流水遇知音,武汉历来是一座艺术之城。在军运会开闭幕式上,来自武汉汉剧院、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木偶剧中心、武汉杂技团、武汉歌舞剧院、武汉市艺术学校的344人参加了开幕式《文明之光》《江山如画》《丝绸之路》,闭幕式《千年礼颂》《盛世花开》等节目的表演。他们以专业的水准、职业的精神,奉上了惊艳世界的表演,更用独具武汉特色的原创节目,让世界看到了武汉深厚的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面貌,见证了武汉艺术力量的代代传承。

开幕式第一篇章《文明之光》,华夏先民们点燃火种,捧起甲骨文,用肢体语言呈现出千年文明,精彩表现得到开幕式总导演杨笑阳点赞:“没想到武汉演员的水准这么高!”在《丝绸之路》节目中,敦煌飞天和丝路商人在漫天黄沙中翩翩“漫步”,更令无数观众惊叹“美哭了”。

《丝绸之路》的空中表演部分,演员们需要先吊在场外60米的高空候场至少20分钟,再“飞”到舞台中央的20米高空中进行约5分钟的表演,高度、时长都超过了普通的空中杂技。

在开幕式上以最高超水准、最职业精神完成了最惊艳的表演后,武汉艺术力量在闭幕式上则以最武汉、最独特的原创表演,让世界看到了来自武汉的传统之美、艺术之美。

闭幕式上的《千年礼颂》,一些观众会觉得很熟悉,它节选自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原创木偶剧《千年孔丘》中的《蒹葭》《祭祀》段落,演员操纵木偶舞动水袖,展现华夏礼仪之邦的灿烂文明,而“长袖舞”正是武汉杖头木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首创。

闭幕式上《盛世花开》节目同样源自武汉原创,“中国汉剧,博大精深,文化遗产,世代传承……”2005年,武汉汉剧院创作了《盛世牡丹·中国汉剧》,将汉剧唱腔、音乐曲牌以汉歌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在舞台上以文武兼备的形式,展示汉剧的十大行当及400年深厚历史。非遗展示——武汉传承吸引世界眼球

令世界为之惊艳的,不仅是开闭幕式的文艺盛宴,更有武汉底蕴丰厚的非遗文化展示。军运会期间,武汉非遗大放异彩,用古老的文化架起现代人心中的桥梁,让世界为武汉非遗着迷。

闭幕式上的《钟鸣九天》以古琴开场。古琴艺术国家级传承人丁承运之女丁霓裳轻抚琴弦,让现场观众沉浸在“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文化艺术氛围之中。在军运会开闭幕式的舞台上,还有高龙、码头号子等一批极富武汉特色的非遗项目展演。

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巧手,为武汉军运会吉祥物“兵兵”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武汉雕花剪纸传承人沈松柏,以军运会比赛项目为创作元素,反复调整创作了近百个版本,最后精心挑选出27个形态各异、生动别致的“兵兵”,其刻工精细,形象逼真,令人过目难忘。

军运会期间,长江非遗展览馆一直是军运村里最热闹的地方。馆内荟萃了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28个非遗项目,展示作品共400余件,其中的汉绣、武汉剪纸等非遗文化项目让外国运动员大开眼界。在军运会主媒体中心,各种非遗展示项目成为媒体聚焦对象。尼泊尔新闻官伊斯瓦·什雷斯塔与苏恒泰油纸伞传承人苏峰互赠了本国特色纪念品。“友好热情的中国人和深厚的民俗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两国友谊更加坚固。”什雷斯塔说。

酒店接待——军运标准划定“服务跑道”

长达20天的军运会接待时间内,47家军运会官方接待酒店接待109个国家贵宾6.6万余人次,51家军运会观赛游客接待酒店接待中外观赛游客34万余人次。在迎宾“主战场”上,武汉酒店口碑如何?结果显示:军运接待酒店共收到感谢信、锦旗720多件,“这是世界一流的服务。”国际军体主席赫尔维·皮奇里洛也发出点赞。

“赛前筹备零隐患、赛时服务零投诉、安全生产零事故、来宾评价全满意”的目标顺利达成。这背后是一条高标准划定的“服务跑道”。

为打造军运一流酒店服务,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编制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官方接待酒店服务工作标准》。该标准结合北京奥运会、杭州G20等国际活动接待经验,对接待酒店环境布置、贵宾迎送、重要贵宾接待、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会议服务、康体服务、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等,列出了104项详细规范要求,堪称武汉酒店接待“史上最严标准”。

规定中有一条——“酒店应安排‘中国金钥匙会员’或者贴身管家为重要贵宾提供专属管家服务。”这一条特殊规定在军运会期间帮卡塔尔代表团解决了难题。“我们带来的音响设备发生故障了,能帮我们解决吗?”1019日,在泛海喜来登酒店,“金钥匙”刘阳接到了卡塔尔参赛团队的求援。原来,他们为军运会赛事准备的整套音响设备发生了故障,无法继续正常使用。这个突发情况的出现,将会严重影响卡塔尔准备比赛的进程。刘阳带着他的礼宾团队,迅速行动起来。确定型号-查找资料-咨询厂家-确定商场-谈妥价格-做好翻译,经过一系列快速而有效的行动之后,卡塔尔代表队的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作为各国宾客临时的家,接待酒店全力做到让宾客入口放心、吃得舒心。军运会期间,在武汉天际丽豪大酒店,仅食品安全方面,军运会酒店工作站就建立了两支队伍,一支负责食品保障,一支负责病毒防治等。每天凌晨5时,所有的新鲜食材就会运到酒店,食品组开始工作。“甚至使用消毒液洗手,我们都要检查。”工作人员说。“我们规定是11点以前所有菜品必须上齐,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以上,每天出品的菜肴有50多种以上,我们会根据餐盘剩余量来调整菜品,如果餐盘剩余量在20%以上,就会对菜品进行适当调整。”保利大酒店的后厨通过分析菜品受欢迎程度,借此调整菜单,做出宾客最喜欢的餐品。

旅游服务——城市精华凝成“国宾游线”

马蜂窝旅游数据显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武汉在军运会期间旅游热度的涨幅在全国目的地城市中名列前茅,黄鹤楼、东湖、长江灯光秀成为全国旅游搜索热词。

从印度总理莫迪走过的东湖小径、德国总理默克尔留影的长江大桥,到军运期间各国嘉宾热门游览的黄鹤楼、东湖、知音号、花博汇、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一处处汇集城市精华的景致,在世界嘉宾游览间,凝聚成拥有全球知名度的“国宾游线”。

从黄鹤楼东大门进入,穿过风景宜人的园林胜景紫薇苑,在落梅轩观看精彩演出,编钟声中感受荆楚文化魅力,国际军体名誉主席詹尼·高在1021日参观黄鹤楼后感叹:“这座城市有着悠久历史以及一代代的文化传承。”在黄鹤楼上登高望远,来自美国的记者Gary Sheftick说:“眼前滔滔江水滚滚而来,脚底高楼大厦层层叠起,车流密密麻麻,远处立交桥四通八达,这个城市太繁华了。”数据显示,在军运会期间,黄鹤楼共接待各国政要、运动员、裁判员、媒体记者4400余人次。

因为一场军运盛事,“夜色江城”被世界聚焦。吸引世界目光的,是网红地标知音号和长江两岸现实与梦想相互交融的灯光秀。流光溢彩、华灯璀璨,长江主轴变身“万里长江第一屏”。不断变换的光影动画,成为武汉夜景的点睛之笔。军运会期间,来自中外的媒体记者、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官员、各国军运会代表团团长,登上知音号,领略长江汉水两岸的美妙夜色和绚丽风光,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为满足军运村非赛时运动员的旅游需求,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推出三条旅游专线。“江湖一日游”“花漾武汉游”“知音武汉一日游”,将黄鹤楼、省博物馆、东湖绿道、汉街、归元寺、古琴台、晴川阁、花博汇、长江灯光秀等知名文旅地标串珠成线,让各国嘉宾领略到武汉之美。最受外国友人欢迎的是含有黄鹤楼公园、湖北省博物馆、汉街、长江灯光秀等景点的“江湖武汉”线路;去看归元寺、花博汇的“花漾武汉”线路也受到热捧。

迎宾窗口——“纸条姐”传递武汉服务温度

“我想去逛江汉路,怎么坐车去?”1020日,在军运村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来自中南国际旅行社的高级导游彭琼为进店咨询的外国运动员,用中英文写下一张“小纸条”,详细地告诉他从军运村坐8号线在野芷湖站转7号线,再换乘2号线就能到江汉路,晚上还可以步行前往江滩边看长江灯光秀。

军运会期间,旅服中心共接待约60个国家、近500批次、约3000人次的旅游咨询,并为运动员提供非赛事出村包团旅游服务。中南国际旅行社、康辉国际旅行社,选拔了6名具有丰富接待外宾经验的导游,入驻旅服中心,为运动员们提供服务。

“为客人们提供旅游线路、发放武汉市地图册、地铁图、景点简介、提供交通信息,也为客人们打印比赛结果、复印护照、查询火车和航班信息。琐碎小事更需要大家耐心而细致的付出。”彭琼说。军运会期间,每天进店咨询的外国客人一拨接一拨,除了服务册上能解答的,客人们还有很多个性化需求。譬如:了解武汉市民平时都去哪里玩、方便又便宜的购物地方有哪些、怎么坐车去?彭琼和其他同事用中英文在小纸条上为外国客人们一一写下路名、交通换乘、美食等实用信息。军运会结束时,彭琼和同事们准备的10多本便利贴被一扫而空,总计为客人们写了1000多张温馨服务“小纸条”。

在军运村的旅游服务窗口,军运村旅服中心的导游们也积极讲好“武汉好故事”。来自美国代表队的5名马拉松运动员,被店内木兰天池的美景图片所打动。彭琼告诉他们,这是花木兰的外婆家,并介绍木兰外婆家的传说。美国运动员们惊喜地说:“我们看过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很有意思。”旅服中心为运动员们安排了英文导游,组团前往木兰天池。运动员们回到军运村后,兴奋地向其他队员推介木兰天池,“花木兰的故乡,可以爬山、风景优美、空气新鲜。”其他运动员听说后,也纷纷在旅服中心申请定制游,前往木兰天池观光。

1031日,一封来自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的感谢信送到洪山宾馆。军运会期间,洪山宾馆的103人服务团队,为军运会开闭幕式提供最高规格的礼宾服务保障工作。为完成好这项任务,服务团队开始严格训练。佘莉今年42岁,在洪山宾馆工作,17岁的女儿吴净轩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大一学生,也被选拔为该酒店接待礼仪队员。为了训练站姿、坐姿等各种礼仪,母女俩和其他酒店服务人员一起进行了封闭培训,嘴上含着筷子练习“八颗牙微笑”;两腿夹一张A4白纸,连续半小时不能动一下。刻苦的训练,收获满满。军运会执委会在感谢信中写道,103人服务团队以高标准的服务水平,给国际国内政要和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国际一流的接待服务水平。

特色街区——天下客寻访武汉“地气”

军运会闭幕式上,被誉为汉版“清明上河图”的《幸福吉庆街》,让各国嘉宾印象深刻。军运会期间,外籍嘉宾到武商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汉正街“打货”,到广埠屯、昙华林体验市民生活,或到户部巷、吉庆街尝美食停不下口……一场军运盛会,让“到武汉逛逛街”成为一张闪亮的国际名片。

军运会期间,汉正街共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等40余个国家500多名军运会国际友人游玩购物。其中,突尼斯团长Abdel5次逛汉正街。不但自己逛,还带领其他运动员过来购物,尤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商品十分感兴趣。购物期间,Abdel多次跟家人和朋友视频互动,向家人推介武汉和汉正街,还向工作人员赠送了突尼斯纪念章表示感谢。

军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和国际友人纷纷走进户部巷品尝汉味美食。户部巷安排双语志愿者,在街头为外籍友人提供服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户部巷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少国际友人迷失在户部巷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不知该品尝哪一个,也有不少国际友人不知如何规划附近景点的线路。从军运会开幕首日起,户部巷设置了军运会志愿服务岗,发动双语志愿者为外宾服务。

类似场景也在广埠屯上演。军运会期间,每天都有不少运动员到武汉市洪山广埠屯数码一条街扫货,购买自己心仪的数码产品。为了迎接各国运动员的到来,很多商家的接待人员事先恶补了外语,有条件的还配置了专业的翻译机。运动员们不仅可以登黄鹤楼、尝热干面,还能到本地人常来的广埠屯换手机又贴膜,在比赛之余充分体验了一把武汉风情。

 

3、重庆: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来源:重庆日报    2019年11月14日

 

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两江浩荡,喜迎宾朋。

1110日—15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南岸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召开。境内外旅行商共约400人参会,包括来自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伊朗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商齐聚山城,共话旅游合作,共促重庆旅游发展。

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大会强调,要着力深化交流合作,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建设“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城市。

近年来,重庆旅游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着眼“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顺应旅游消费大众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旅游需求品质化、旅游发展全域化趋势,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促进重庆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全面提高重庆旅游对外开放水平,助推重庆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走出去、请进来

深化交流互动,扩大重庆“朋友圈”

“重庆的火锅太有特点了,我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很难想象,这番话是出自一位远在万里之外的白俄罗斯姑娘之口。

前不久,一家“正宗”的重庆火锅店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市刚开业,就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前去。人们在“点赞”重庆美食的同时,也增加了对重庆这座城市的了解。

而这家火锅店,正是重庆(明斯克)文化旅游推广中心的“杰作”。在该中心的推动协助下,我市与明斯克州达成多项协议,促进了两个地区在文化、旅游等人文领域的交流互助和友好合作。

事实上,重庆(明斯克)文化旅游推广中心只是我市新成立的17个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之一。

2018年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成功召开后,重庆旅游业加快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不断深化与世界各地在文化旅游领域的互动与合作。

一年来,我市着力搭建“1+N+X”的文化旅游对外宣传推广平台,积极开展常态化重庆城市形象海外推广。

重庆旅游国际传播中心ICHONGQING全英文网站和海外社交媒体矩阵聚焦重庆独特文化与精品旅游,总粉丝数超一百万。

洛杉矶、纽约、明斯克、洛桑、东京、罗马……重庆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规模持续扩大,从2018年的10个增长到17个。

活化利用涉外文物旧址,打造众多“重庆文化旅游国际会客厅”。索道博物馆挂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罗斯福图书馆旧址挂牌成立重庆国际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重庆图书馆成立重庆文化旅游国际研究中心……

一年来,重庆旅游海外“百城”推广计划顺利实施。先后赴全球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开展专题文旅交流推广活动约100场。

依托文旅部“美丽中国”海外推广项目和城市对外交流,重庆3D立体山水都市、长江三峡、温泉等重庆旅游名片持续赴纽约、伦敦、米兰、巴黎、东京、新加坡等入境旅游重要客源地开展推广。

一年来,重庆文化旅游国际交流周周有亮点,活动不断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推广活动60余场次,吸引境外超过千万人次关注。邀请近20个批次的境外旅游机构、企业走进重庆,足迹遍布全市近20个区县。

上海合作组织地方领导人重庆会晤“美轮美奂新丝路”文旅推介会、“重庆之夜”文艺演出、中美青少年篮球友谊赛、山水间渝港民乐交流音乐会、中法少年绘重庆书法展、渝台书画家交流展……重庆与世界的对话不断深入,舞台更加广阔,越来越多国外朋友玩转重庆、爱上重庆。

“顺应全球旅游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重庆围绕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着力打造旅游升级版,‘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正在被更多海外旅行商和游客关注和熟悉。”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WTTC)发布的《世界城市旅游影响力报告》中,重庆已连续两年位列国内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城市,无数旅游商机正在这里被发现和挖掘。201919月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45250.54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88.90万人次。

搭平台、促合作

亮点多多,展示重庆旅游新精彩

“我叫百荷,是为这次到重庆参加全球旅行商大会专门取的一个中国名字。”1110日,在2019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上,来自克罗地亚的旅游代理商“百荷”自我介绍说。

到重庆来一直是百荷近几年的梦想。“我从书本上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位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而且白帝城就在风光秀丽的长江三峡。”百荷如数家珍地说起了她知道的重庆:大足石刻、长江三峡、长江索道、麻辣火锅、吊脚楼……

“我们国家与中国的币值相差不大,而且到中国旅游花费不贵,我要好好回去作推荐。”百荷说。

来自意大利的Silvia Morandi是大会首批签到的旅行商。Silvia Morandi介绍,她所在的卡尔达纳国际旅游公司在欧洲拥有80多辆大巴车,发展了200多条旅游线路,在中国成都等地开设有办事处,是一家国际性旅游公司。

大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像卡尔达纳国际旅游公司一样的旅游大公司在本次大会上还有很多。据统计,今年参加大会的共有来自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伊朗等近30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约400名嘉宾。

同时,此次大会无论从日程设计还是组织形式上都紧紧围绕“入境旅游”这个重点,突出搭平台、展形象、促合作,可谓亮点多多。

亮点一:“政策+推广”,继续深化重庆文化旅游全球推广合作平台。

大会将重点围绕入境游宣传推广,依托集中推介、项目签约、旅游洽谈等环节,集中展示重庆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召开以来取得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成果、新亮点。

今年,在去年发布一揽子入境旅游市场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对原有奖励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重点推出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办签证等政策。在去年成立10个境外推广中心的基础上,今年又将成立7个重庆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通过深化这17个境外推广中心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快重庆旅游“走出去、请进来”步伐,促进更加广泛的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亮点二:“展会+洽谈”,突出市场主体提高大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

大会期间,将同步召开2019重庆国际旅游交易会。目前已吸引到奥地利、肯尼亚、印度等近10个国家以及贵州、云南等国内省市企业参展。同时将组织全市旅行社、景区、邮轮、温泉等企业与参会全球旅行商进行“一对一”的商务洽谈,力争促成更深入、更广泛的企业合作。

本次大会还将组织开展10余个重庆入境旅游合作项目签约,包括市、区两级文化旅游部门与境外旅游机构,市内旅游企业与境外旅游企业,市级文化院馆与境外著名文化院馆等。

亮点三:“体验+智慧”,充分展示重庆文化旅游独特魅力和良好形象。

大会将集中推出重庆文化旅游“五张牌”产品。将按照“都市、三峡、人文、温泉、乡村”五个方面,整体打包推出重庆文化旅游形象产品。安排参会旅行商到两条旅游精品线路考察踩线,行程涵盖了山城都市、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长江三峡等重庆文化旅游精品。参会的全球旅行商将分组充分体验重庆美景。

此外,本届大会将借助智慧旅游的应用和5G智能旅游体验,在会议翻译、实地踩线、集中推介、景区介绍、接待服务等各环节、各方面采用人工智能设备和自助服务,以智慧化的手段全方位展示重庆文旅特色。

提质量、增效益

以精品线路塑造国际化旅游品牌新形象

前不久,我市召开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大会。会议强调,要着力深化交流合作,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建设“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城市。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近悦远来’美好城市,对重庆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旅游业将继续着眼“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全面提高重庆旅游对外开放水平,助推重庆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118日,市文旅委印发了《重庆市入境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该计划,重庆将以“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旅游核心品牌为中心,以“行千里·致广大”为载体,充分挖掘重庆自然生态美和历史人文美,深度提炼重庆旅游品牌元素,塑造精彩重庆标识,突出“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等特色品牌。

未来3年,我市将重点打造4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是打造“轻舟览胜、壮美三峡”国际旅游产品线路。依托长江干流及环库区高速高等级公路通道及万州机场,突出长江三峡壮丽的“高峡出平湖”奇观,深度开发人文及自然生态资源,构筑以万州、巫山为支撑,长江干流东西横贯,两侧腹地环湖延伸的长江三峡湖光山色主题旅游线路。二是打造“立体山水、魔幻都市”都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线路。以“一岛两江四岸”为核心,依托枢纽机场、铁路客运枢纽、邮轮母港,以轻轨线路、公交线路为纽带串联,整合都市旅游景区及要素,突出山水都市、巴渝古都、天空之城、不夜之城等旅游特色,构筑重庆山水都市风情主题旅游线路。三是打造“武陵仙居、梦幻山水”生态民俗旅游产品线路。依托渝湘高速、渝怀铁路、乌江百里画廊大通道及黔江机场,突出武陵仙居、世外桃源主题,推进旅游资源点轴向聚集,形成以黔江、武隆为支撑,自然生态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世外桃源主题旅游线路。四是打造“温泉之都、养生养心”温泉康养精品旅游产品线路。做强五方十泉、做优一圈百泉。到2022年,全市将建成集世界温泉谷、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星级温泉旅游企业、温泉旅游景区于一体的温泉养生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达到5000万人次。

 

4、苏州:古老戏曲文化散发现代魅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14日

  

百年古街中、古典园林里、现代剧场内、村落戏台上,苏州人的生活,处处都能与戏相逢。当传统与现代交织,听戏看戏不仅是生活的剪影,也蕴藏了苏州文化的精髓。如今,戏曲演绎出更新颖的展现形式,与交响乐、芭蕾舞等艺术形式一道,继续滋养着这座城市,让有戏的苏州,更有滋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之地。一边是腾飞中的制造业之都,一边是绵延了2500余年、深蕴吴文化的水乡古城。历史沉淀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碰撞,传统与新潮在这里交融。

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文化,于苏州来说,文化的精髓在戏曲。

穿过小桥流水、古巷深宅,评弹、苏剧、昆曲的婉转旋律扑面而来;穿过高楼大厦、城市霓虹,交响乐、管弦乐的动人音符响彻全城。因为有戏,苏州才更加灵动。

传承发展,古老文化散发现代魅力

当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园林沧浪亭,遇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夜晚,苏州沧浪亭畔,笛声悠扬,浸入式的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正在这里上演。戏随景易,人随戏走,演员们在园林空间里移步换景,观众一边领略苏州园林的古典意蕴,一边享受昆曲的细腻优雅,沈复笔下的苏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谓浸入式演出,就是突破传统的剧场式、厅堂式正襟危坐的观看方式,打破观演边界,将观众置于真实的演出场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跟着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时坐时立。

这栏杆不对,这门楣不对,这胡须也不对,这月色、月色对了。我想起来了,那年我一十三岁,你长我10个月,这碗酒,就是你赠我的桃花酒。主人公芸娘对沈复说。假山旁的演员仿佛从画中走来,一颦一笑充满诗情画意。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导演刘亮佐说,这样的户外实景演出,是第一次把园林和昆曲相结合,也将西方剧场的概念和纯粹的昆曲融合。

苏州市姑苏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建春介绍,新编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是姑苏区倾力打造的戏剧+”创新文化项目,也是姑苏区获评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后,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举措。据悉,该剧于去年817日首演,至今已接待观众近5000人,受到广泛好评。

除了全本之外,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还推出了面向青年观众的精华本、面向国际观众的英文版等。今后每周五将上演30分钟互动加60分钟演出的全本,每周三、六、日将上演30分钟互动加30分钟演出的精华本。《浮生六记》制作人萧雁也表示,昆曲《浮生六记》不仅是一台演出,更是外地游客了解苏州文化和苏式生活的窗口。

演出结束后,来自亚美尼亚的观众加亚涅·阿拉科里扬依然沉浸其中。我被这部剧和这种表演方式深深吸引了,分不清现实和故事。她感慨地说,中国人的文化和生活真是丰富。

创新包容,江南风和国际范共美

不久前,苏剧大戏《国鼎魂》上演。舞台上,二度梅得主王芳饰演的潘达于决定捐出潘氏家族用生命和鲜血保护了几十年的大克鼎、大盂鼎两件国宝,既百感交集,又义无反顾。随着心魂熔铸双鼎中,沧桑深处回望来的伴唱,大幕落下,掌声响起。

作为首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闭幕压轴曲目,苏剧《国鼎魂》深受观众喜爱。这是我第三次看《国鼎魂》,还是感到非常震撼,无论表演、剧本,还是音乐、道具,都堪称完美。市民林薇说,她是苏剧的铁粉

在苏州,苏剧与苏州评弹、昆曲并称艺坛三朵花,滋润着当地人的文化生活。晚上7点,平江路上游人如织。走进一条条小巷,评弹馆、戏台随处可见。游客们喜欢在这条建于宋代的古街上听听评弹,聊聊苏州故事,很多苏州本地人,隔三差五也要来这儿泡一杯茶,坐一坐。

时代在发展,在文化创新这条路上,苏州人总是乐此不疲。近年来,在三朵花的基础上,苏州又打造了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和芭蕾舞团这新三朵花

1013日晚上的苏州奥体中心,一场由苏州交响乐团领衔的千人交响音乐会正在举行,共有4支乐团、5位指挥家、近千名表演者参加。

演出结束后,现场6000名观众一齐起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对这场音乐会的喜爱。我在网上看到演出信息立马就买了票,演出的主题太好了,曲目也很经典。专程从广西桂林赶来观看演出的陆先生说。

作为本场演出的5名指挥家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谭利华也对这场千人交响音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场演出不光让我们见识到了苏州交响乐团的专业能力和组织大型演出活动的能力,也真实地反映了苏州文化繁荣的景象。

与苏州交响乐团相比,成立于2017年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是一支更为年轻的乐团,演员们用古筝、二胡、琵琶等演奏丝竹里的交响乐,演出作品也常常与昆曲、评弹融合在一起。看看乐团的演出表,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已经带着温婉的江南曲调走遍了大江南北,走向了全世界。

如果说三朵花是千百年来的苏州文化精华,那么新三朵花就是绽放在这座古城的艺坛新芽。这六朵花共同织出苏州文化的双面绣,体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创新和包容,这里的生活既有传统味,也有国际范。

积淀深厚,名角票友各显身手

今年8月到9月,首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在苏州举办。长三角、大运河沿线的多个省市,多个艺术门类的名团名剧、大师大作,齐聚苏州;19台优秀剧目,23场精彩演出;9场苏州历史和江南文化论坛,近200位文化学者相聚;超过1000万人次观众参与互动直播和网络评选。

苏州,是一座有戏的城市。在这里,像这样百花齐放的艺术盛会屡见不鲜。在昆山,这个夏天也是好戏连台。从2018年开始,全国348个戏曲剧种在昆山集中展演,作为百戏之祖昆曲发源地的昆山,给戏曲界带来了一场戏曲盛会,让苏州戏迷很幸福。

百戏盛典期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带来的秦腔大戏《李十三》在苏州市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起伏跌宕的剧情、精湛纯熟的表演,台下叫好声不绝于耳。当天晚上,昆山市锦溪镇马援庄村还专门包车组织35位村民前来观戏。村民沈秋弟说,很多人都是头一次看这种大戏,马援庄村离昆山市区有几十公里路,看戏不方便,这次是村里组织的,让大家看个够。

百戏盛典给他们带来的并非只是一次简单的观戏之旅。过去几年里,沈秋弟一直领着十几位爱好戏曲的村民唱戏,并成立了一个文艺小组。以前,村里面简单地搭建了一个水泥舞台,村民们在上面唱锡剧、越剧、沪剧,虽然不够专业,但也能吸引几百名村民前来观看。今年,投资30多万元的戏台在马援庄村搭建而成,戏台修建好后,村民们的兴致更高了,沈秋弟也更忙了。

戏台落成那天,沈秋弟早早就来到化装间,换上了新戏服。离演出开场还有一个多小时,他坐下来,边喝茶,便琢磨着剧本。台下,村民们越聚越多。你瞧,这就是有滋有味的苏式生活沈秋弟说。

 

5、北京239家实体书店获得近1亿元资金扶持          

来源:新华社   2019年11月23日

 

记者从北京实体书店联席会议办公室了解到,2019年北京市共计有239家书店获得实体书店项目扶持,其中包括特色书店85家、最美书店10家、最具影响力书店2家,扶持资金共计近1亿元。

实体书店作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承载城市的品位,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据北京实体书店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今年扶持项目工作重点是房租补贴项目、奖励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其中,“房租成本”补贴是今年扶持的重中之重,在开展预算成本绩效核算分析的基础上,北京发布了各区实体书店房租补贴标准,补贴共计5300余万元,比2018年增加30%,共有143家书店获得房租补贴,补贴金额占入围书店核定房租成本的近60%

为了推动书店提升文化服务品质,提供多元文化产品,满足首都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2019年北京重点对24小时书店给予专项补贴。最终有1424小时书店得到扶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书店延长运营时间产生的成本,鼓励更多不打烊书店点亮北京城市夜空。

据悉,今年截至9月底,北京市实体书店增加285家,同比增长28.1%。北京市实体书店正向阅读空间特色化、经营分工专业化转型。

 

五、城市管理

1、城市更新和治理要提高“软实力”

来源:解放日报     2019年11月26日

 

昨天,在由上海市住建委、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9上海-东京城市管理精细化研讨会”上,中日专家学者聚焦城市更新、街面治理两大议题开展讨论,专家们表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更新硬件,更要转变观念、提升“软实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沙永杰发现,现代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城市再生和再开发的历史。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地块划分、路网规划、公共交通网络与地下通道的格局从未变过,没有推倒重建,有的只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日本城市与环境发展研究所执行董事阿部和彦介绍,从2013年11月开始,日本实施了基础设施长寿化的基本计划。日本UR都市机构几十年来一直负责公共租赁房的管理,机构海外业务拓展支援室技术负责人时田伸二表示,日本公共租赁房管理机构每3年会进行一个中期计划,“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新社区实际已经建造了40年。”

在上海,这种通过优化管理,确保基础设施拥有长期生命力的理念也得到了应用。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说,在上海黄浦江两岸的城市更新中,就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现在黄浦江两岸的贯通仅仅是第一步,未来改造还将向两岸腹地辐射,不断推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表示,上海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中,形成了6条精细化管理经验,分别是:立法先行、协同联动、宣传动员全覆盖、技术创新、文化塑造和人文关怀。这6条经验,对包括城市更新在内的其它管理领域,也具有参考价值。

城市街面治理,硬件升级是第一步。专家认为,未来更要提升软实力,在精细化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东京Landscape研究所拓展部总监杨贵宝看来,以人为本要“三思而后行”,有大框架制约才能让城市保持在规划的发展轨道上。2004年,日本陆续出台“景观绿三法”,指导了至今15年中的城市景观形态以及城市公园再生。由此催生出“大手町之森”这一都市空间新形态。

上海市政总院总裁张亮表示,以人为主更要为未来“留白”。从去年起,上海启动新一轮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市民步行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得以提升。如今,虹口区一些综合杆甚至已经陆续搭载了5G设备。

城市管理是一项永恒课题,需要社会各类主体共同参与。阪申土木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石川一美说,在道路养护中,东京建立了合作道路维系体制,居民可以在道路从设计到维护全流程参与。设计师也会结合实际,将居民的部分设计思路落地,激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2、公交优先:沈城交通亮“硬核”

来源:沈阳日报    2019年11月25日

 

公共交通体系,是一个城市的硬核。公交体系的完善与否,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民生福祉,在一定意义上更是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

作为一个有800多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对完美公交体系的建立尤为迫切。自2013年11月获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以来,沈阳市进一步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上升为城市战略,按照“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发展引领、管理规范、市民满意”的总体思路,持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全市已经建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现代有轨电车为特色,末端交通为延伸,一体化交通枢纽为纽带,集“便捷、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特色”于一体的公交体系,全面实现了公交都市各项创建目标。

多方重视公交优先得到全面推进落实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沈阳市公交优先得到全面推进和落实。沈阳市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购置车辆、新开冷僻公交线路等方面的补贴补偿办法,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2014年以来,全市公共交通行业共投入资金176.5亿元,其中轨道交通投资109亿元,常规公交投资为67.5亿元。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市公共交通的运营保障能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实现明显提升。目前,沈阳公共交通车辆总数已经达到14139.45标台,较创建初期增长48%;线路总数达到314条,较创建初期增长51.7%;公共交通日客量达到411万人次,较创建初期增长13%。

运力提升绿色车辆比例达到80%

全市新增、更新公交车4852台,新增轨道交通车辆折合3687标台,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由18.7标台/万人提升至23.5标台/万人。常规公交车辆总量达到5967台,绿色车辆比例由公交都市创建初期的17.7%提升至80%。为提升公交车辆的安全性配置,沈阳市自2015年以来,购买的公交车辆均增加了全包围驾驶室、细水雾和发动机舱灭火系统等配置,全方位保障公交驾驶员和乘客安全。为了解决新能源车在高寒地区的推广问题,沈阳市积极探索并成功设计出纯电动公交车加热装置,可在20-30分钟内将车辆室温由-30℃提升至发车标准温度11℃,即在发车之前先给车辆加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辆使用暖风对车载电池的消耗,为公交车的运营里程提供了保障。

便捷高效多元化公交网络格局形成

公交都市创建期间,恰逢地铁9号线建设完成。沈阳地铁线路达到3条,共89.8公里,地铁客流量达到105万人次/天。在建地铁3条,计75.53公里。到2020年底,全市将形成“一横两纵双L”的地铁网络。建成现代有轨电车线路6条,总长度64公里,有轨电车客流量为4万人次/天。公交+地铁+有轨,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在常规公交方面,新开线路88条、调整114条,增加运营里程1250.9公里,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与融合,并为浑南、沈北、张士等新建开发区产业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公交保障。积极保障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新开微循环公交70条,连接各大居住社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开通旅游公交、高峰快线、展会专线、灯会专线、超市专线等,形成多元化的公交网络格局。

改造扩建公交场站和公交路权全面优化

公交都市创建期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沈阳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沈阳西站综合客运枢纽、苏家屯综合客运枢纽、沈阳北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龙之梦综合客运枢纽等公交枢纽21处;新建、改扩建国际软件园、西江街等公交停保场20处;全市公交场站达到163处,面积共计105.78万平方米。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达到137.5平方米/标台,较创建初期的85.1平方米/标台提高了61.5%。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8.67%,较创建初期的61%提高45.3%。加快公交候车廊改造升级,在北陵等主要旅游景点周边建设体现沈阳城市特点的景观化候车廊,并对475处候车廊进行顶加宽、增设座椅,大幅度提升市民候车环境。

新建公交专用车道230.4公里,中心城区内设置公交专用车道道路里程达到302.1公里,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达到26.2%,设置总里程较创建初期的71.6公里提升321%。全面加快公交港湾站建设,新建公交港湾站158处,较创建初期的67处提升了236%。全市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基本形成。

持续升级智能公交和慢行通道建成

建设完成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市公交车的实时定位、排班调度、轨迹回放、车内外视频监控及运营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为行业监管、企业运营调度及公众信息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建成电子站牌32处,实时显示来车时间、站位名称等信息。发布“我的沈阳·乘车易”公交出行服务App,方便市民查询乘车、候车、换乘等出行信息。积极推进公交车移动支付系统建设,实现支付宝电子公交卡和微信扫码乘车。

 

3、广州:“智”理大城市 生活更舒适

来源:环球网    2019年10月29日

 

广州将新科技、智能化引入城市治理,使“大城市病”得到缓解:智能摄像头覆盖主要道路、重点场所,随时监测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行为及可疑人员,使执法精准高效,带给市民安全感;智能门禁应用于城中村、出租屋,使人员信息易于掌握,更好地维护了秩序和治安;自助办证机、停车APP等,使公共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更多市民,便利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治理走向“智”理,让生活增添了安全与舒适。

过去办港澳通行证,得往返窗口,等10多天;现在用自助机,10多分钟就完成了。过去走访出租屋,得背着十来本巡查册,一个月都巡不完片区;现在揣一部手机,一星期就能跑遍。过去监管乱摆摊、乱张贴,要来回折腾;现在坐镇指挥中心,摄像头一发现乱象就能处置。

和很多大城市一样,广州也面临“大城市病”的困扰:道路被占、交通拥堵,办事窗口人满为患,城中村、内街小巷环境乱且治安差……让新科技为城市治理“赋能”,让智能化为居民生活“减压”,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关键。

城市管理 视频执法,让巡逻告别人海战术

【镜头】

越秀区登峰街一间商铺,引起了街道智能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的注意。转动镜头,对准再拉近,只见两个工人正把一个广告牌往脚手架上抬。“下塘新村24号正在安装广告牌,你们去巡查一下,看看手续是否齐全。”

接到指令后,附近的登峰街城管执法队协管员朱鉴钊立刻前往,5分钟就到了现场。一问,正在安装的果然是未经报批、不符合要求的违法广告牌。朱鉴钊当即劝导店主拿下广告牌、拆除脚手架。

登峰街地处越秀、荔湾、白云三区交界处,下辖两个城中村,是越秀区最大的街。“以前,我们执法队60多个人每天疲于奔命,效果还不好。因为无的放矢,基本等于‘盲巡’,发现了就去管一管,发现不了也没办法。有时候发现了,违规施工也进行半天了,很难制止。”执法队队长刘军宏坦言,以往这种全靠两条腿、一双眼、碰运气的巡查执法,自己受累,群众也不领情。

新搭建的网格化智能监控指挥平台,带来了变化。除了接入城管的20多个摄像头,它更将公安的摄像头并网,实现了对街道辖区的全覆盖。一旦监控发现情况,就能立即调动附近的执法队员。“而且有视频证据在手,赖也赖不掉。”刘军宏说,“智能化给我们带来了四个字:‘精准高效’。”

这种“精准高效”的视频执法,已成为广州全市城市管理的常态。2018年,广州市城管委搭建新版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通过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实现对占道经营、乱堆物料、余泥渣土车未密闭运输等问题的及时、精准发现,自动截图并识别时间、地点、类型等信息,一键推送至数字城管系统,进行立案处理。发现量和处置量均实现倍增。

视频监控,也成为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利器。广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邓中文介绍,近年来广州市、区两级政法委大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2016年被列为全国“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后,广州在前期基础上又开展了第三轮公共安全视频专项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摄像头150万个、高清道路卡口系统2140套,实现市、区主要道路、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等公共区域全覆盖。调查显示,“增建、改建监控摄像头”是市民认为提升安全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天河区是广州的经济核心区,领事馆、大型购物商场、体育场馆、企业总部聚集,人口流动大、大型活动多,安全保障压力不小。如何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区内安全?“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无人机及AR等新技术,正在成为提升群众安全感的抓手。”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局长刘武彬表示。

对于公安来说,路面巡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天河区有300多万人口,使用“人海战术”肯定不行。在该区民警人手一台的警务手机上,排列着“天河公安核查通”“视频监控平台”等20多个警用APP。“既可以刷证,也可以刷脸,‘嘀一嘀’,就能盘查。”刘武彬介绍,他们依托这种“智慧新警务”神器,已累计盘查各类人员552万余人次,抓获在逃人员247人、现行违法犯罪人员2600余人。

社区治理 智能门禁,让人员流动一目了然

【镜头】

在番禺区东环街,龙美村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中心管理员陈惠冰正走家入户,登记入住情况和租客信息。“过去要背10来本巡查册。现在只需要带一部手机。”陈惠冰指着手机说,“用这个系统,租客资料能自动录入、一键上传。”

龙美村是城乡接合部的城中村,户籍人口1800多人,外来人员却超过万人。不大的村子里,1156幢出租屋、7176套住房,人员复杂;村中街道,每天有1万多辆车进出,动辄乱停乱放、把路堵死……社区治理的难度可见一斑。

“出租屋摸不清、村中路走不通,最让我们居民头疼。过去都是靠人力管,花钱多、跑得累,还管不好。”龙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广联说,村里曾聘请30多个治安员,一年花了百万元,也常常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有一次,两个车主为争一个停车位发生口角、斗殴,闹得要报警。还有一次,有人使坏,夜里划伤了20多台车,因为没有监控摄像头,车主一股脑堵到村委会要说法,弄得张广联等焦头烂额。

变化发生在2016年,广州市开始在出租屋推广智能门禁,龙美村的1156幢出租屋也覆盖其中。“每道门都有监控摄像头,每进出一次就抓拍一次;门禁系统有人脸识别,信息和公安联网。一旦进出的是警方记录在案的重点人员,公安那边就会自动报警。”张广联说,去年11月,有个劫车逃犯溜进龙美村,就被抓了。

车辆停放问题,也因“智能化进村”得到解决。2016年底,龙美村引入一家物业公司,“人家用软件一算,就精准划出了2000个车位,尽可能利用空间。还安装了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出去一台,放进一台,识别车牌,自动抬杆。”张广联说,“这样,不仅不用花钱雇人,每月还能收入几万元,停车纠纷也没了。”

依托综治视频应用系统,对接视联网、数字网络广播、村务公开电脑查询、社区治理e通APP等智能系统,东环街实现了市、区、街、村四级指挥平台联网应用信息化、情况掌控实时化、指挥调度智能化。“点开图上的楼,里面住了多少人、什么时候住进去的,清清楚楚。”街道党工委书记金丹华说。

日常生活 自助设备,让居民不再排队办事

【镜头】

自从24小时自助办证机安到了村公共服务中心,甘棠村的苏丽红再也不觉得办证累了。“现在的港澳通行证就是一张卡,可以反复擦写的。每次只要走几步路,在自助机上操作一下,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签注。再也不用排队,不怕窗口下班。”

因为工作关系,苏丽红常去香港。但以前,办理港澳通行证却让她困扰不已。那时候,无论办证、签注都要趁工作日到窗口现场办理。“一大早,办证的人已经从大厅排到门口的路上,再晚到一些,可能当天的号就都没了。好不容易叫到自己了,万一带去的资料不对,还得重新来过。”办完申请,还要回家等十几天;到了取证,又得跑一次,同样起早赶到、领号排队。“每次去都要请假,距离也远,光坐车就够受的了。”

让苏丽红得到解脱,不是简单放一台自助机就能实现的。这背后,包含了后台数据联通、技术研发、智能运算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2006年,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推出第一台自助办证机“办证易”,凭二代身份证即可全天候申请赴港澳签注;此后,广州更以一年一件的速度推出各类自助办证服务。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广州出入境部门又开通了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等办证渠道,让数据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互联网+出入境”的经验,很快被推广到户政、交通等多个警种,并实现了不同警种之间的互联互通。去年底,广州警方又正式推出“广州微警务”小程序,市民只需轻轻一点,授权个人微信绑定,就可以一键完成实名注册,查询、预约166项个人业务。

除了办证,智能化在居民生活中还有许多应用

越秀区农林街的周伟全,在贸易公司跑业务,常常忙到深夜才能回家。由于小区没有固定停车位,停车成了大难题,周伟全到处打游击,有几次实在没法,停在了街边,第二天一瞧,往往就被贴了条。“觉都睡不踏实,有时候睡到一半还得下去瞧瞧。”

“辖区内有一些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白天车满为患,晚上就都空了;而居民小区正好相反。”农林街党工委书记叶文辉说,农林街委托科技公司,开发了智慧停车APP,建立了连接车主、停车场和车位的云端数据平台,倡导停车者将车位的闲置时段进行二次放租。系统识别车牌,能自动进行计费和收费,提高了停车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如今,手机上的智慧停车APP已经成为周伟全离不开的停车帮手。“有了这个,周边有几个车位、几点到几点空余、收费多少,一目了然。”

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社会治理必须对此作出回应。对于广州在管理智能化上的尝试,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谢建社深感认同:“广州必须在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智能化水平方面下功夫。”

谢建社也提出,广州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仍然任重道远:“要勇于破除壁垒,跳出部门利益和‘一亩三分地’思维,真正实现数据上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如此,才能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

 

4、宁波在全国率先探索“公证E通” 模式   

来源:宁波日报    2019年12月24日

   

去浒山办公证太远,跑慈溪市区得排好长的队。万一漏拿了什么材料,更是得来回折腾。现在好了,在我们龙山本地就能办,太方便了。”前不久刚刚在“家门口”办好农房继承公证的虞师傅,提起“公证E通”赞不绝口。

公证E通”模式,是为推动公证服务便利化,通过在基层乡镇(街道)设立办理公证业务的互联网平台,让基层群众就近在线办理公证业务的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群众对公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于是公证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基层群众路远不便等难题也日益突出。”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难题,真正方便基层群众,宁波在全国率先探索了“公证E通”模式,依托“互联网+”,将公证服务向基层延伸。

今年4月,“公证E通”在慈溪上线试点。“它”多点开花,选择距离较远、办证需求较大的乡镇,在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置固定的远程客户端,并配备专职辅助人员;“它”全程在线,申请、身份认证、签名、询问核实、证明材料递交等全链条无缝对接。同时,“公证E通”还具有可移动的优点,可实现“流动办证”。

更为方便的是,“公证E通”打破了信息藩篱,通过与政务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38项公证事项“零证明”,当事人只需提出公证申请和要求,经公证处线上调取数据信息,审核通过后即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真正实现了公证业务就近办、一次办。而且,互联网突破时空的特性,也实现了当事人随时申请、公证员错时审核,提高了办证效率。

今年9月,“公证E通”模式在全市试点推行,要求每个区县(市)选取三个点设置“公证E通”远程客户端。此外,市司法局还与舟山市司法局签署了公共法律服务甬舟一体化合作协议,“公证E通”迈出跨地域的步伐。

根据部署,接下来争取80%以上公证业务可通过平台线上办理,并逐步探索网上金融公证和网上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有力保障,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公证E通”模式在全市铺开。

目前,慈溪市已在6个镇开通7个“公证E通”办理点。试点以来,共在线办证2859件,占同期办证总量的47%,公证办理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1%。

 

5、公交、地铁、共享单车…成都形成绿色出行网络

来源:成都日报    2019年12月23日

  

一排排红色、蓝色和黄色的共享单车整齐地停放在路边,一辆辆造型靓丽的新能源公交车安静平稳地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一个个新能源充电桩出没在社区、医院等各个公共场所……如今的成都街头比以往多了更多的“绿色”风景。目前,成都市已逐渐形成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无缝转换的绿色出行网络。

  上午八点半,市民小刘在自家小区楼下拿出手机扫了辆共享单车,骑行10分钟抵达孵化园地铁站,然后换乘地铁到春熙路地铁站,步行几百米便到了公司。“现在共享单车遍布城区,加上地铁的合理配套,出行基本都是采用共享单车+地铁的模式。这样不仅锻炼身体,也避免了堵车烦恼。现在出门基本都不开车了。”在成都,像小刘这样选择“骑行+公交”出行模式的市民已越来越多。

  “在成都市域范围内单车车辆数为123万辆,与公交、地铁无缝链接的比例约为40%。随着成都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成都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已超过200万人次,日均骑行总里程超过360万公里。假定所有里程全部由小汽车完成出行,相当于每天替代36万辆小汽车出行,节约汽油约25.2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8吨,减少PM2.5排放约432万毫克,相当于植树1.15万株。

  “我每天上下班都是坐的快速公交。早晚高峰期的时候,快速公交比开车要快得多,而且还节能环保。”成都金沙公交综合枢纽的相关工作人员说,自2013年5月31日开通二环快速公交以来,成都市快速公交体系逐步系统成网,截至目前,成都市共开行快速公交12条,工作日总客流达43.5万人次。

  据悉,今年以来,成都市累计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23条,在地铁方面,通过加密早晚高峰发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成都市地铁年日均客运量从开通初期的每天15万乘次提升至372.80万乘次,高峰期最小发车间隔由运营初期的8分30秒缩短到目前的2分钟。

  而在新能源车方面,为了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成都市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如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采用建设运营+运营补贴政策,对完成安装建设的自(专)用充电桩(群),按照充电设施装机功率,给予交流充电设施每千瓦100元、直流充电设施每千瓦200元的一次性补贴。

  除了新能源汽车,成都街头上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红色、蓝色、绿色的新能源公交车。“它们子弹头车型,造型靓丽,纯电动、无污染。”市民张燕女士表示,现在成都公交系统的这种新能源公交车,噪音较小,驾驶平稳、车内环境也非常好。随着成都市新能源公交车的投用,加上金融IC卡、天府通刷卡的便捷,这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也成为不少市民的首选。据统计,截至11月底,成都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634辆,总数已达5651辆。

此外,成都市还专门出台了《成都市鼓励出租车纯电动化试点财政补贴实施细则》,鼓励出租车和共享汽车纯电动化,截至目前,成都市已运营纯电动巡游出租车达4500辆。

注:本资料搜集来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信息,版权及责任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本资料仅供阅读参考。

 

 

(仅供参考)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45

网址:www.xalib.org.cn

邮编:710018

电话:029-86521355-8202

传真:029-86521358

邮箱:xt_ckzx201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