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

  • 发布时间:2018-05-04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

1、《公共图书馆法》获通过:政府买单 群众看书免费

    来源:央视新闻         2017年11月0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昨天(4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公共图书馆,并应当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阅览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开放,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等服务。同时还规定,公共图书馆在公休日应当开放,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当有开放时间。该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共6章55条,对公共图书馆相关运行管理制度,如分级设立、文献信息采集、文献信息处置、出版物缴存、免费开放、人才和经费保障等进行了全面规定。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 张永新:法律规定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要求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公共图书馆,县以下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充分利用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图书室。

这部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阅览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开放,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等服务。同时还规定,公共图书馆在公休日应当开放,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当有开放时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 黄薇: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大家提供更好更便捷的这样一个文献信息服务,这部法律也是做了很多的规定。比如说,国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推动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大家提供便捷服务。

这部法律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公共图书馆做出明确规定。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将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可以捐赠者的姓名、名称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馆名。要求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的代表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法律还强调,对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国家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2、如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文化部开药方

来源:新华社     2017年10月20日     

 

   10月20日上午十点在梅地亚中心二楼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夏伟东、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介绍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项部长,您刚才在介绍中提到,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持续加大了投入,您也介绍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而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也提出了要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在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农村,能够享受到这种文化服务的还比较少,一些文化设施维护得也不是特别好。请您介绍一下,在未来解决短板、打通最后一公里方面,文化部门有什么新的“药方”?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

  您刚才讲到了“均等化”和“短板”,这些都是我们在公共文化建设中非常关注的点。我们谈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三个关键词:基本、标准化、均等化,就是立足基本国情,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眼点都是补短板、促平衡。

  打通最后一公里,也是我们近年来公共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我们现在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措施概括起来说,我们把它概括成“四个有”。有什么呢?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

  一是有标准,我们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这个标准对城乡基层群众可以免费享受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数量都做出了具体规定。现在各个地方还在做实施标准,我们正在推动各地把这些标准逐一落实,变成群众实实在在的文化生活。

二是有网络,使服务可以通达各地、通达基层。为此,我们重点启动了“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流动文化车工程”和“流动图书车工程”等项目,加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延伸,向贫困地区延伸。

  三是有内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供给。我们正在积极运用多种手段,为基层社区提供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比如有一项大的措施,我们在开展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现在相当一部分县可以做到,在县级图书馆就可以免费分享到国家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目前可享受的资源有多大的量呢?在县级图书馆可以看到国家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已经达到160多万册,期刊1000多种,报纸600多种,公开课1500多节。

 四是有人才,靠人才来建设公共文化。在着力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同时,近几年,我们先后选派了8万多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帮助工作,还实施了“春雨工程”“大地情深”“阳光工程”等项目,组织大批文化志愿者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每年都有数十万志愿者在基层开展服务。

3、哈尔滨试点补贴市民文化消费 最高三成

来源:新晚报     2017年10月25日    

 

居民有补贴的文化消费季马上开始了。新晚报记者昨天从市政府获悉,作为国家第一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哈市出台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今年开展文化消费试点。

  市民可消费青睐的文化产品

  通过政府购买居民公共文化产品评价服务,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激励督促公共场馆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打造优秀文化作品,鼓励创作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产品,建立完善的市场通道,将居民青睐的文化产品快速送达消费者。

  还要引导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宾馆饭店、体育场馆等引进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商业服务与休闲文化高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推进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向文化综合体转化,使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联合,创新文化新业态,构建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格局。

  直接补贴到消费者最高补三成

  政府财政资金引导方式,由直接补贴文化经营单位向补贴居民文化消费转变,鼓励居民通过对公共文化场馆和具有冰雪、音乐等特色文化企业产品与服务评价获取积分,用积分兑换政府消费补贴。此外,利用文化消费惠民补贴卡(哈尔滨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的社保卡)按比例直接补贴消费者,用于在试点企业范围内消费。动态设置消费积分和补贴比例,根据试点实施阶段及居民参与情况,科学设置积分额度,补贴比例在消费金额的10%至30%之间合理浮动。

  同时,采用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参与。采用在“哈尔滨文化资讯”微信公众号上参与试点活动获取积分和文化消费惠民补贴卡两种形式,方便居民参与试点活动并获得文化消费价格优惠。整合哈尔滨优秀文化场馆和文化企业产品与服务,编制《哈尔滨市文化消费试点指南》,为全市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选择。增加居民参与试点的便利性和普惠性,最大程度降低试点参与门槛,提高试点参与度,加大普惠力度。定期组织试点单位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优惠活动”。

今年,哈尔滨市开展文化消费季活动的时间是:2017年10月20日—2018年12月30日,以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等方式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

  试点区域范围

  2017年,文化消费试点范围拟选定道里、道外、南岗、香坊、松北、平房、呼兰、阿城和双城区9个市辖区。2018年扩大到9个县(市)。

  参与试点单位

  公共文化场馆——市、区两级政府直属公益性公共文化场馆,主要选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及文化馆等5类免费开放场馆。

  文化企业——选取导向正确、经营良好、产品优质、特色鲜明、拉动作用强,自愿申请并提供相应数据、接受社会评价、主动配合试点工作的重点文化企业,重点选取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相关行业企业。

4、四川全国率先实现“五险一金”数据共享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7年11月24日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昨日,四川省社会保险管理局与四川省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签订了数据共享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保与公积金跨行业跨部门合作,将整合“五险一金”参保缴费数据,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服务,预计将惠及群众200多万人。  

  据了解,通过信息共享,省社保局通过中心缴纳住房公积金单位的申报人数、工资总额、缴费情况等信息,筛选缴存单位中已交公积金未交社保的单位、人员,促进征缴扩面工作。省住房公积金中心可实时获取社保局缴纳单位和人员的信息,通过对比筛查,督促应缴未缴公积金单位建缴,切实保障职工利益;及时掌握缴存人退休、患重大疾病等信息变化,作为职工提取公积金的资质验证。  

据四川省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保与住房公积金数据共享后,参保者可以用社保卡查询公积金余额,也可以用公积金卡查询社保缴存情况。此外,参保者可持社保卡到公积金中心提取公积金。预计未来社保与住房公积金数据将实现一卡通。

5、北京:阅读点亮美好新生活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7年11月17日 

 

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参与人数和图书借阅量翻倍增长,这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随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北京16区调研的切身感受,我们看到从单位到家庭,从机关到学校,从城区到郊区,京城处处书香弥漫。

  近年来,作为北京市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北京阅读季紧紧围绕“阅读点亮中国梦”这一主题,积极搭建起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起了“政府引导、业界支持、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众阅读文化活动。

  建立长效机制  打造阅读服务平台

  阅读的生命在基层,效果重点体现在基层。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2017年,北京市十六区制定了主题鲜明的全民阅读方案,并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各区的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在全民阅读开展的10年中,随着倡导、推动的提升,北京十六区先后打造了适合本区文化发展需求、民众普遍欢迎的全民阅读品牌,“书香朝阳”“书香海淀”“书香西城”“书香大兴”“书香房山”等已经成为区级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项目。

  为确保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每个区都成立了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构建起有效的自上而下的全民阅读推广架构。怀柔区从2008年开始力推全民阅读活动,每年的活动由图书馆起草并制定活动方案,成员单位覆盖怀柔区教委、文明办、团区委、广电中心、文联、财政局、民政局、总工会、妇联等;2010年,房山区打造了“中华诵读之乡”区域阅读品牌;2012年,“书香大兴”建立,成为大兴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十六区中,西城区率先形成品牌管理系统,并且完成第一个区级《“十三五”全民阅读推广规划》,通过对“书香西城”形象、内容、渠道的整理,实现品牌的整合传播。
每一个全民阅读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广办法。“书香通州”全力打造具有“通州味”的书香文化,“书香房山”致力于打造诵读之乡,顺义区“绿港书香”致力于打造学习型顺义……在走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各区对区域优势、地区特色能够进行充分挖掘,明确定位,巩固并提升自身品牌。

  依托图书馆  营造浓郁书香氛围

  在此次全民阅读基层调研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设施建设的速度给百姓带来的便利。朝阳区文化委数据显示,2015年,朝阳区43个街乡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图书馆,免费提供文艺演出、电影、文化活动、图书借阅等服务。基于全市的“通借通还”体系,朝阳区从2011年引进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台,方便读者随时借书还书。此外,东城区、西城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也已基本完善,形成以区馆为中心,街道图书馆分馆为半径,社区图书馆(数字文化社区)为末梢,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服务点为有效补充,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三级公共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了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另外,远郊区大兴区也于今年开放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

  在调研中,记者看到,各区图书馆非常注重全民阅读工作的总结提升,由“一馆思维”转变为“平台思维”,将区图书馆打造为基层全民阅读服务平台,实现了从“办活动”到“管活动”的转变和转化,极大地促进了全民阅读服务数量和覆盖人群的成倍增加。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中,已经成为先行者,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阅读服务,让民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比如,悠贝亲子图书馆先后成为东城区、朝阳区推行PPP模式的首批合作者,在社会公共阅读空间中,推动公益、专业的阅读推广服务。

  特色阅读空间  激活全民阅读热情

  从在白云观北里依水而立,设有图书交换空间的“白云驿站”,到金中都公园里,主打亲子阅读的宣阳驿站“第二书房”;从以艺术和戏剧为主题的繁星戏剧村书吧,到什刹海边存有400多册老北京文化和非遗专题文献的皮影文化酒店……继“北京砖读空间”之后,短短两年间,北京市西城区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出的公共阅读空间已有20余家,甚至在交行西单支行的大厅也建起了小型公益图书馆,提供500多种金融类书籍供读者免费取阅。西城区的阅读空间建设为探索新型的现代公共文化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成功试验。

  近年来,北京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公共阅读空间。通过几年的努力,这些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各有特色,各有新意。“回+创业图书馆”由“创业图书馆+创业咖啡+创业活动”组成,是昌平区目前最富创意、阅读环境最好的社区图书馆。这个“读创空间”独具特色,将对外展示交流、咖啡休闲与社交平台、主题创客空间、文化艺术交流等多种功能聚集一体。另外,石景山、大兴等区也筹建符合本区文化建设实际的阅读空间。

  细分人群推阅读  一个都不落下

  在这次调研走访中,记者发现,各区都能够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和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保障未成年人和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权利。

  针对低幼儿童群体,各区注重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和推广。石景山区的“绘本馆”不仅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多彩的绘本,还举办亲子故事会、手工制作等,成为国内幼儿阅读启蒙服务推广的典范,在2016全国少儿阅读峰会上被评为“2016年全国最美绘本馆”。东城区阅读伴成长低幼亲子阅读品牌,已经建立包括“天天故事会”“绘本之旅”等立体式的全民阅读服务内容。

  针对青少年群体,多区开展符合青少年成长需要的阅读活动。比如,平谷区就先后举办了红领巾讲故事比赛、家庭情景剧比赛等。
针对老年人群体,各区也纷纷开展有关健康、书法等讲座。其中丰台区图书馆每年以“老年读者电脑培训班”为服务品牌,指导老年读者学习网络知识。

针对残障人士,各区持续完善特殊人群阅读服务平台。西城区第一图书馆、海淀图书馆、朝阳区图书馆专门设有盲人阅览室。作为中国盲文图书馆通州区支馆,内设视障阅览室,专门服务于弱势群体。今年,门头沟区图书馆联合首都图书馆与熙旺影院合作,为残疾读者带来无障碍影片,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